現在家庭孩子真的生好少喔,想我們小的時候,哪家不是兄弟姊妹一大堆的,只要沒上學,玩什麼都好玩,人多嘛!合著鄰居的孩子一起,就像開同樂會一樣,吆喝一聲,整條巷子,全是小朋友,所以我常想:現在環境下,父母該如何培養塑造孩子的性格呢?
我的老大是女兒,老二是兒子,在他們小的時候,我當然跟大多的父母一樣,希望兒子高大斯文又有個性,總之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女兒呢?當然也是希望她聰明、活潑、可愛、美麗又討人喜歡。在生下他們以後,我每天想若該如何給他們「塑型」性格呢?
我知道排行對於子女的影響,我很擔心排行老大的女兒,成了男人婆,我希望她有著女人的特質—溫柔、善解人意。而排行老二的兒子,我也真的很擔心他每天都是「姐姐說」,完全沒有自己的意見或主張,依賴成性,或者是任性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我真的是傷透腦筋的在想該怎麼辦?
先生總說我想太多了,排行是生下來就註定了,性格多少也是天生的,後天他們的經驗如何?有時候也不是我們做父母的所能決定的。可是我不死心,我決定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塑造他們的環境,教育出我心中期望的兒女。
差不多在女兒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兒子也唸小學了,我知道此時是性格和自我概念建立的關鍵期,我會要兒子陪姐姐去上音樂班,爸爸出差不在家的時候,爸爸也會要兒子擔負起他在家的工作,睡前負責檢查門戶、瓦斯,更要他保護媽媽和姐姐,睡覺不要睡得太沉,有動靜要趕快起來看看。每次爸爸出差回來,兒子總是倒頭就睡,看得出來,他因為責任心使然,好多天沒睡好,醒著的時候也精神緊繃,他要做好爸爸交代他「一家之主」的工作。
有時候我會要他跑跑腿,到超市買些日用品,搬一些較重的物品。遇有姐姐需要買自修文具的時候,也是兒子陪著去的,他知道姐姐一人上街是危險的,因為他在電視新聞當中看到電梯之狼的新聞,他知道他必須保護姐姐。同樣的,對於女兒,我也是盡量的給她一些女性的角色,或是我在家做的事,讓她練習練習。
他們兩人唸國中的時候,某次兩人放學時天正下著下大雨,我準備接他們之前,因為先彎去買些日用品稍晚了些,他們下了校車,傾盆大雨使地面淹水了,我看到兒子要姐姐站在公車站亭子的椅子上,然後他背著兩人的大書包,衝回家去拿傘,再接姐姐回家,看到兒子的舉動,我心中很是感動。
今年兒子的大學學測,我因有要事無法陪考,中午兒子要用餐的時候我才到考場,我看到陪考的姐姐正在張羅弟弟的午餐,同時還替他安排一個較舒適的休息位置,那些安排正是女兒幾次考試時我替她做的,我頓悟:原來兒子和女兒都是在扮演我們夫妻的角色,夫妻之間與親子之間的關係,我們夫妻怎麼做,他們就那樣做。
原來教育無他,重點只是榜樣而已,我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兒女,就那樣對待兒女與先生,親子之間與夫妻之間的互動,成為子女模仿的重點,日積月累,我便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完成心中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