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無法愛
若是破除法愛,進入三解脫門,引發真正中道實相,所有的智慧法身,不必經由他人而能領悟,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注{1}),住無生忍(注{2}),亦稱為「寂滅忍」(注{3})。以首楞嚴三昧(注{4})的遊戲神通;具足的大智慧,如大海水。所有的功德,唯佛的境界才能證悟了知。
今因修止觀的各種進趣方便(十乘觀法),而能到達這樣遠離愛著的境界,行解具足,正行或助行悉皆圓滿,這已經是進入初住的功德,就堪入道了。
以下,就《法華經》的大白牛車的譬喻,解說十乘觀法。
這十種法,名為「大乘觀」;若是學此十乘法的人,名「摩訶衍」(大乘法)。
什麼是大乘呢?
如《法華經》說:「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ㄒ一ㄢ)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綩莚,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肥壯多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今以十乘觀法來對比其內容:
(一)大車高廣:指第一不思議境也。
(二)幰蓋慈悲,寶繩交絡:即是第二發菩提心。
(三)安置丹枕,枕有內外,若車內枕,休息眾行:即第三善巧安心。
(四)若車外枕,或動或靜:動靜即是第四識通塞也。
(五)破塞存通,即塞而通,其疾如風:即破無明,是第五破法遍義。
(六)《大品般若經》說道:法愛難斷,故處處說,以破無明三昧;始自「駕以白牛,肥壯多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乃第六道品調適也。
(七)多僕從:即第七對治助開。
(八)遊於四方:即第八知次位。(待續)
注釋:
{1}薩婆若:華譯為一切種智,就是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大智慧。
{2}無生忍:謂一切諸法自性空寂,本來不生,菩薩證忍此法,則能出毀犯禁戒之罪。
{3}寂滅忍:是果位聖人,徹證涅槃寂滅境界,動靜二相,皆契如如。
{4}首楞嚴三昧:即堅固攝持諸法之三昧。為百八三昧之一,乃諸佛及十地之菩薩所得之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