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曾在其《宗教經驗之種種》一書中提到:「個人的宗教經驗,是以密契的意識狀態為其根基與中心。」說明了宗教經驗對當事人是那麼真實的感受,而他人多數是無法感同身受,更別談可以任意重覆這樣的宗教經驗。
雖然如此,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信仰的人們不管是耳聞或是親身經歷,多多少少都有神秘的宗教經驗流傳下來,這樣的經驗就像是人心與神靈突然接通的觸動,這些事蹟就一傳十、十傳百,遊走於後世信徒之間的分享,或是傳教者做為宣教上的輔助之用,以帶動追隨者更大的信心。在佛教信仰的歷史上,歷代祖師大德們與信眾們,也不乏曾親身體驗到難以形容之神秘經驗的例子,並以平常心看待之。
感應道交之妙契
就是因為宗教經驗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無形中就為宗教經驗增添了許多的神秘色彩。像在佛教信仰中,很多人在臨終時因大眾助念或是自己心中憶念佛陀聖號,而承蒙諸佛菩薩接引而離開人間,甚至會有其他人也一起見到此殊勝景象,在《往生集》就提到軠大正五一、一二八中軡:「臨終見佛,或疑純是自己想心,今他人亦見之何也?當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但問:「諸佛菩薩是否真的來?」當知在《阿彌陀經要解》就提到軠大正三七、三七一中軡:「縱令散心稱名,善根福德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彌陀聖眾不來,而來親承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即知就算是散亂的唸阿彌陀佛的聖號,也是有其殊勝的福德因緣。若真能一心不亂,自能「心誠則靈」。因此,這樣類似的宗教經驗,也是能發生在其他的宗教信仰的傳說中。
常心視之的重要
如此神秘的宗教經驗,應是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了,但卻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宗鏡錄》特別談到修行人軠大正四八、九四五中軡:「隨時著衣喫飯,平常心是道,此法甚難。學人問:『和尚!夜後無燈時如何?』師云:『悟道之人,常光現前,有什麼晝夜?』問:『何不見和尚光?』師云:『擬將什麼眼見?』學人云:『世人同將現在眼見。』師彈指云:『苦哉!一切眾生,根塵相涉,從無始來,認賊為子,至于今日,常被枷鎖,汝將眼見,意識分別,擬求佛道,即是背卻本心,逐念流轉。』」說明了世間一般人執「眼見為實」之謬誤,若能因此而轉念於因緣果報的正思惟抉擇,則生命的智慧之光現前,豈是凡夫的肉眼所能見。
總之,「平常心是道,如達平常道也;見山即是山,見水即是水。…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何差異?但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邊方寧靜、君臣道合。豈在麒麟出現鳳凰來儀?方顯祥瑞哉。」(出自《人天眼目》大正四八、三一○上)所以,奇蹟就在日常的物換星移之間,勿作多餘的想像與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