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集義--貴人

軠雨筑/輯錄 |2006.04.23
653觀看次
字級

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大家都希望能遇到貴人的提攜或資助。《賢愚經》說(大正四、三九七下):「仁慈謙順,敬長愛小,則為貴人;凶惡強梁,憍恣自大,則為賤人。」即知此中的「貴人」,並不是指位居高官、億萬富翁等的人;而是指以仁慈對待大眾的人。又《大莊嚴論經》也提到(大正四、二七四下):「雖生上族中,造作極惡行,眾人皆呵責,是則名下賤;種族雖卑微,內有實道行,為人所尊奉,是則名尊貴。」即知貴人也不是指出身高貴的人;而是依其思惟與言行而予以判準。

又許多人以為「貴人」是指給我們種種好處的人,殊不知有些人看似呵責、為難我們的人,卻是促進我們心智得以成長的貴人,就像《大智度論》中所說的(大正二十五、一六七上):「復次!菩薩若見眾生來為惱亂,當自念言:『是為我之親厚亦是我師,益加親愛敬心待之。』何以故?彼若不加眾惱惱我,則我不成忍辱。以是故言,是我親厚、亦是我師。」因此,即知「貴人」並沒有之所以為貴人的本質,這時若能懂得把握每個當下的學習機會,更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練,且懂得即時把握貴人的人,即《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所說的(大正三五、八三六下):「謂遍入諸道,若逆、若順皆為對治,無非入道。此約知凡夫道,若約知化凡夫道,即此逆順等便是佛道。」須知逆增上緣,也是幫助吾人成長的因緣。

所以,貴人不必遠求,當知「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是以但得無心,境自不現,既無對待,逆順何生?以逆境故,生瞋惱強賊干懷;以順境故,牽愛情華箭入體,能令心動,故稱不安。今若無心,坦然無事,則萬機頓赴而不撓其神,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出自《宗鏡錄》大正四八、六八○中)不如自己作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又何樂而不為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