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實施肺癌中西醫合併診療半年來,挽救不少服偏方的病患。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陳香霓表示,癌症病患最易亂投醫,亦易濫服草藥、偏方而造成肝腎衰竭,提早送命,因此中醫介入西醫治療的目的也藉此協助提升病患免疫力,使抗癌的本錢更雄厚。
陳香霓並說,病患當天中西醫共同就診,可享中醫掛號費減免的優惠。癌症住院病患會診中醫,以往均須自費,現在因有衛生署補助計畫支持,改由健保吸收。例如由昂貴藥材「龜鹿二仙膠」製成的「精氣神元丸」適應體質虛弱的患者服用,亦有健保給付。
她指出,梨頭草、火巷等草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也是中藥材之一,但其效果會因體質與劑量多寡而不同,因此須由醫師處方才能吃。曾有病患自行到山上或路邊去摘來吃,結果吃不到半年,雖然腫瘤縮小,但肝腎也衰竭,最後不治。
她說,中醫藥對癌症照護能作出的貢獻,不僅是輔助整合治療,還包括飲食、運動、睡眠,以及情緒上的養生法則,最終目的都在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陳香霓指出,在西醫治療期間,中醫切入的時機,是依不同症候表現而定。以痰瘀火熱互結期來說,多半處於發現腫瘤初期,病患正展開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階段。此時腫塊難消,局部又很容易發炎感染,宜著手化痰消瘀、清熱解毒,加速移除放化療代謝產生的廢物。值得一提的是,中藥屬於複方,並非單一標靶治療,腫瘤細胞較不易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