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男性不孕,與精子數量、活動力大有關係,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胡文聰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家用精子檢測晶片,男性不必上醫院,在家裡就可測出自己精子的數量及活動能力,對協助不孕夫妻釐清不孕原因有很大幫助。
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大學,昨天在中研院舉辦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會中胡文聰教授表示,從一九八六至二○○三年的十八年間,泌尿科醫學界長期追蹤研究七千七百名男性,結果發現,男性每一毫升精液的精子數量,已從平均二千萬隻降到五百萬隻左右,有不孕困擾的男性也持續攀升,但男性往往不自知。這個精子檢測晶片,正可協助男性在家自行操作,進而了解自己的情形。
目前,全球已有五種家用型精子檢測產品問世,但多只能判定精子濃度,或需利用顯微鏡觀察,操作不易,且價格昂貴,檢測一次,費用在四十美元到一百三十八美元之間(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元至四千五百元)。此次研發出的檢測晶片,操作簡單,男性只要取出幾滴精液,滴在容器內,檢測晶片即可透過微流體技術,量測出每一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及泳動能力,前後大約四十分鐘即可得知結果。且每套成本為二十美元(約新台幣六百五十元),價格相對低廉。
胡文聰透露,這套技術已臻成熟,產品原型可望明年出爐,最快二一一年底可上市,並希望像驗孕棒一樣可在藥房、便利商店販售。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強調,不孕的原因,男女各占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則找不到原因。建議男性檢測精子數量及活動力後,仍應到泌尿科專科就診,以找出真正不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