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不少媒體暢談加盟創業的好處,頗有鼓勵失業者投身微型創業,再造人生新局的意味,沒想到,日前就報導知名冰品連鎖加盟業者抗議總公司坑殺加盟主的新聞。
雖然說,連鎖業總部指稱抗議的加盟主是因為違反合約,私下向其他廠商進貨等,引發合約糾紛,不過,總公司對加盟主的抗議內容,似乎避重就輕,不予回應的強硬態度,也頗令人不解。
對無法透過報導取得事件真相的民眾來說,或許會這麼想,一家以溫馨為訴求的連鎖冰品業者,為何無法好好的和自己的加盟主建立夥伴關係,不回應加盟主的疑問,弄得加盟主走上街頭抗議,尋求輿論的同情與注意,與總公司抗衡,甚至會想,加盟主所說是真的?是否加盟此連鎖體系,都是肥了公司而苦了加盟主?
其次,總公司對外的發言態度強硬,且完全不正面回答抗議加盟主提出的疑問,反而另有說法,甚至宣稱要訴諸法律;相對於總公司的強硬態度,抗議加盟主對媒體的陳情,讓兩造形成一強一弱態勢,抗議加盟主是弱勢,總公司是強勢,當閱聽人無意深入了解真相,簡單的以媒體報導理解,總公司也許得承受品牌信譽的傷害,這對吸引人加盟,或對消費者支持品牌來說,恐怕都是弊多於利。
我認為,這起抗議事件看在閱聽人眼裡,重點不在加盟主抗議總公司抽成太高,販售給加盟主的產品價格高出市價,裝潢費用、營運成本太高獲利困難,也不在於總公司所說,部分業者違約被抓心生不滿,而是給人總公司與業者不同心,無法齊心協力的負面感受。
一個企業的糾紛走組織體制外路線抗爭,說真的,就算是加盟主的錯,民眾還是會覺得總公司的危機處理不夠好,無法在組織內解決問題,得用社會資源斡旋爭議。
其實對總公司來說,加盟主也是衣食父母,如果不是加盟主認同品牌加盟,總公司也無法快速擴點、擴大營運,所以建立好的夥伴關係,不只是提供好的原物料與品牌聲望,更包括當兩造出現爭議時,能否妥善處理,不使之破壞聲譽。
此次事件,無論加盟主所指控的是否為真,點出了欲加盟連鎖體系民眾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除了加盟權利金的收取乘數,其他如裝潢、原物料進貨成本、店租水電人事成本、攤提折舊、營業額與毛利或淨利等,最重要的是合約內容,因為合約就是規範遊戲規則,如果認為不合理應在簽約前提出,事後反悔恐得付出代價。
加盟雖然有總公司的品牌與技術相助,成功機率較高,但所需的費用其實並不低,也必須面對高抽成及經營風險問題,並不是穩贏,所以加盟前應仔細研究,最好找專家幫忙評估,再決定是否投入。
宇君(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