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調查發現,有六成的有機店家販賣未經驗證的有機食品。自今年八月一日起,市售的有機農產品標示,都要符合農委會的新規範,國產品要經過有機農產品的驗證,進口農產品則必須經過審查,才能在產品上標示有機文字。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的台灣農產品,會有「CAS台灣有機農產品」的驗證標章,消費者憑此標章,即可選購到通過國家驗證的有機農產品。
什麼叫有機農產品呢?就是依有機農法(或稱自然農法)所栽培出來的農作物。必須儘量使用天然素材,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如化學農藥、化學肥料、荷爾蒙等)物質,並遵循自然生產法則,強調與生態共容,儘量不破壞環境。細節上則隨著各國法律之規定而不同,大體而言,有機農業起步較早的國家,規範上會較為嚴格,研究指出,有機農產品比一般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高出六成以上,所以有機農產品比一般農產品貴。
因為賣價高,而且要消費者憑藉肉眼,辨別農產品是否為真正的有機也不容易,所以推廣有機食品的驗證制度就有其必要。
目前台灣的驗證制度,已經開步向前行,但是還有進步的空間。怎麼說呢?到目前為止,政府只公告大約二十個國家(如美、加、英、法、德、紐、澳等)的進口有機食品,可以申請有機標示,一些在有機食品管理也屬於先進的國家(如日本等),所生產的有機食品其實「不算有機食品」,對於從這些國家進口產品的廠商來說,並不公平。
現在流感疫情延燒中,有些人認為吃有機食品會比較有抵抗力。其實抵抗力好壞,關鍵還是在營養均衡,營養如果不均衡,吃再多的有機食品也是枉然,早睡、不熬夜的人,感冒病毒也比較不容易上身。(作者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