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情花意】葡萄

徐仁吉 |2009.09.08
1058觀看次
字級

葡萄,又名草龍珠、水晶明珠等。在所有的果品中,葡萄是栽種最早、分布最廣的一種,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有八千多個品種,其中栽植較廣的品種有一千六百多種,全世界的年產量居於百果之首。發源地是地中海和黑海沿岸。

葡萄在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古人稱之為「蒲陶」、「蒲桃」、「葡桃」等。《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鄭玄注

:「果,棗李之屬。瓜瓠之屬。珍異,蒲桃、枇杷之屬。」這句話譯成今文就是:「場人,掌管廓門內的場圃,種植瓜果、葡萄、枇杷等,按時收斂貯藏。」這說明在約三千年前的周朝,已有了葡萄園,並且已知道怎樣貯藏葡萄,在當時葡萄是皇室果園的珍異果品。

古往今來,葡萄不知使多少人為之陶醉,宋代詩人蘇轍〈賦圓中所有〉幾乎把葡萄的所有特性寫絕了:「葡萄不禁冬,屈盤似天氣。春來乘盛陽,覆架青綾被。龍髻亂無數,馬乳垂至地。初知早梅酸,晚作釀酪味。誰能釀為酒,為你架前醉。」

三國時曹丕曾在《魏文帝詔》中專門盛讚過葡萄。他說:「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葡萄。當其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曲藥,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耶!」

葡萄不但營養豐富、用途廣泛:色美、氣香,味可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各種產品,如葡萄汁、葡萄酒、葡萄乾等,而且果實、根、葉皆可入藥,全身都是寶,被譽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

中國古代醫學記載葡萄能起到補腎、壯腰、滋神益血、降壓、開胃的作用,尤其在預防和治療神經衰弱、胃痛腹脹、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較顯著的療效。《滇南本草》說「大補氣血,舒筋活絡 」。《陸川本草》記載:「滋養強壯,補血,強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憊,血虛心跳。」

葡萄含鐵量較高,貧血者可多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現代醫學發現葡萄皮和葡萄籽中含有一種抗氧化物質白藜蘆醇,對心腦血管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因此,大家「吃葡萄不要吐葡萄皮」哦,這樣才是營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