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香頌】生態藝術已成藝術顯學

蕭宗煌(台灣博物館館長) |2009.09.08
1139觀看次
字級

 人類祖先千百年來仰賴自然和諧共生,自然似乎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然而隨著人口增長、環境汙染及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地球已經逐步陷入自然生態的浩劫。

今日,地球生物正以自然滅絕千百倍的速率消失,許多物種甚至在被認識之前就已經絕種。

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與文化多樣性的流失息息相關,世界上許多文化滅絕的區域正是生物多樣性破壞最嚴重的地方。

自然與生物向來是藝術家最喜愛的創作題材,台灣對自然環境問題的覺醒源,自八十年代環保意識的抬頭、輿論和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敏銳的文學家、藝術家們意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會給台灣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因而相繼投入生態環境議題的創作,並逐漸脫離傳統的學院美學與裝飾藝術形式,藉由藝術作為自然保育工作的推手,以生態環境為題材的藝術形式因而蓬勃發展。

台灣生態藝術從萌芽、發展到逐漸被大眾認同,其中最為重要的影響便是延續了八十年代關注生態環境的思潮,生態藝術終可脫離博物圖鑑的輔具角色,獨立成一個藝術的顯學。

因此,台博館特別與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策辦「自然香頌─台灣生態藝術特展」,提醒觀眾愛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尊重土地倫理,在追求人類生存目標的同時,和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一起邁向永續的未來。

上:紅胸啄花鳥 Orange Parrotbill
下:煤山雀 Formosan Barwing, Lithograph
(石版畫,1908,Ibis)

紅胸啄花鳥是台灣體型最小之鳥類之一,全身長度約九公分,嘴尖細、眼周圍有白色細毛,主要食物為昆蟲及果實;煤山雀主要特徵為其頭上之黑色羽冠,身長約十公分。此二種鳥類皆為英國自然探險家古費洛於1912年發現之鳥種。

【自然香頌──台灣生態藝術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11月1日 展地:國立台灣博物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