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至十四日,莫拉克颱風前腳剛離開,我後腳踏進了兩天之內下了二、三千毫米雨量的高屏災區;目睹一幕幕慘狀後,我想,每個災民,尤其是山區的災民,他們和親友的心中應吶喊著:「回家的路,怎麼會這麼漫長?」
八月十二日,在傳出嚴重土石流災情的高雄縣六龜鄉,看起來二十歲光景的邱龍添,背著一大袋泡麵、礦泉水、免洗衣褲等物資,小心吃力地走在泥濘不堪、土石滿布的「路」上,和大姊夫婦倆一同往鄉內前進。這裡曾經是著名的溫泉風景區,但現在已然面目全非。
「家裡長輩都住在新開部落,我跟大姐目前在高雄工作,偶爾才會回來,沒想到這次…」邱龍添的聲音哽住了;邱爸爸九日打手機報平安後,就音訊全無,年邁的奶奶也生死未卜,情急之下,邱家姊弟立刻會合、動身返回家鄉尋親,「找不到人幫忙,我們要靠自己努力走回去。」
後來新開、新發等部落陸續開掘,許多罹難者遺體也被尋獲;不知道邱龍添姊弟倆找到家中長輩了沒,無論如何,在幽暗的六龜隧道中,那雙混雜著焦急、無奈,但又堅定的眼神,我永生難忘。
為自己摯愛的家人,說甚麼也要回去救援,但若是為了援助非親非故的他人而投身險境,更令人感動,也從高雄市進入六龜鄉諦願寺擔任義工的曾士維就是如此。「我們是圓照寺青年團的成員,知道這裡需要幫忙,就趕過來了。」
曾士維說,諦願寺內備有廚具和發電機,主要提供災民的伙食,並讓國軍弟兄入住;他們一行十三人在十日抵達後,便鎮日往返於寺內和鄉外幹道,將一份又一份從市區運來的的白米、蔬菜以及汽油、瓦斯等物資扛回來。
「一趟三小時跑不掉、大概要走二、三公里。」除了距離遠、路況差、東西重,更嚴重的是雨勢不斷、荖濃溪持續形成有潰堤之虞的堰塞湖,不但提高救援工作的難度,人員安全也堪憂。
然而,採訪回程的路上又遇上曾士維和其他團員:他們剛從外頭接回物資,儘管已經累了一天,人人卻還是精神抖擻地扛著沉甸甸的布袋紙箱,踩著爛泥地、一步一腳印,無畏無懼要把希望傳回去。
回家的路雖然不好走,但遭逢巨變時,人與人之間割捨不下的情感,以及無私的愛和奉獻的精神,就是回家唯一的路,不到終點、沒有人願意放棄希望。(高堂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