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疾管局長表示,衛生署從沒要求學校「一定」要在「校門口」為學生量體溫,各校應因地制宜,找最可行的方式及場所。
筆者看到新聞百感交集,為了做好防疫工作,基層學校開學後幾乎忙翻天,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防疫主張天天不同調,一天就冒出新版本和新說法,令基層左右為難。
教育當局為了防治新流感,開學前三令五申學校必須每天為學生量體溫,為此,學校作了許多規畫,投入相當多人力,但如今部分學校因量體溫,造成校門口短暫的混亂,經媒體報導後,反成學校難以承受的壓力,疾管局長竟還表示,量體溫不一定得在校門,我不懂,為什麼不在事前先說清楚?
此外,防疫物資準備量也一變再變,先是每班要準備一支耳溫槍,後來又要多準備四分之一;停課標準由原先的「三二五」,衍生出「三三五」、「三四五」、「三五五」等,至於老師是否納入計算範圍,也是每天說法不相同,讓學校無所適從。
防疫如同作戰,上級指令要具體,前線基層人員才能有所遵循,拜託負責防疫的各級長官,制定明確的措施,並多給基層鼓勵。
昕昇(台北市/教育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