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圍牆的學校 王榮文與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郭士榛 |2009.08.30
2036觀看次
字級


「華山今論劍,創意起擂台」是華人最知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送給台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王榮文的書法題字,現放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行政大樓的二樓。 金庸筆下的華山,是江湖英雄「比武論劍」的擂台。王榮文指出,台灣的華山,則是十三種文創產業高手「競飆創意」的舞台。

台灣文創公司開始經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文化界人士都為王榮文捏了一把冷汗,但在二○○七年十一月取得經營權的台灣文創公司包裝下,不僅華山的外觀改變,甚至舊歷史建物將近四千坪室內空間,在不改變歷史建物外觀原則的整修後,現在已是展現文創成果、培育未來人才和提供文創資訊及餐飲服務的空間。將原是舊酒廠的華山歷史建物,搖身一變為「華山1914」。                                                               (記者邱麗玥攝)

在知識創價、文化創意領銜前行的時代,政府部門對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也有了不同的思維。文建會將「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定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基地」。王榮文表示,這是願景,依此願景他也想了三個目標,就是「成為文星匯集地」、「變成文化觀光熱點」及「創投基金找尋標的之處」,王榮文表示,他用此三目標檢驗是否能達成政府部門的願景。

創意、學習大無限

建立資料庫結合產業鏈

王榮文指出,不論是音樂家、舞蹈家、作家、美術、攝影、雕塑家,及電影導演等等凡從事文化工作者,都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明星,現在華山是一平台,為了吸引他們來,就要提出相對應的設施,在建構過程中要有大大小小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辦各種,不論是新書或服裝、音樂等等不同的發表會,自然讓文化人群聚,因此王榮文的第一個目標是「華山1914」能否成為文星匯集地。王榮文指出,凡是在華山舉辦的活動,事後這群人都不會馬上散去,因為華山有咖啡廳、餐廳吸引他們留下來繼續聊天,可能當天閒聊中又決定日後要做什麼事。

在王榮文的經營理念中,「華山1914」能否變成文化觀光熱點,是他第二個目標,王榮文說:「一個地方要變成國內外觀光客喜歡來,就一定要有好吃、好看、好玩的一種氛圍,也就是要有一特殊風味,經營團隊必需有能力去找到很特殊的人來開店,或有特殊展覽在此舉行;使華山成為創意無所不在的博物館,也是個開放的學校。」

王榮文常說:「華山是個值得經營的創意園區,但不是我王榮文一個人的責任,歡迎大家一起參與」,他相信全世界潮流透過創意來創業,透過文化創意產業,來改善和提升人民的生活,所以王榮文的第三指標是指「創投基金,找尋標的」,至少要二百億的文創基金,投資拍電影、流行音樂、設計、數位出版,做文化界最關心的事。

至於怎麼找到投資標的,王榮文表示,一定要準備充分資料,吸引創投公司的投資意願,因此,「我希望華山建立資料庫,凡是在華山所舉辦的任何活動所留下的文本資料,像是每年在此地有華山藝創節,有音樂比賽,設計比賽,都需在網站上累積,就像是一本大書,使創投基金的人在這可以看到,相信對創投公司找標的是有幫助的。」王榮文說。

四大功能三生並存

體驗美感生活就在華山

「華山1914」創意園區,是個文創平台,王榮文的理想是此平台要有四種功能,就是「一本大書、一種風景、一所學校、一個舞台」,王榮文指出,風景是指整個環境氛圍,要有藝術性要漂亮,要讓人來此自在舒服;一本大書是每個在此辦過活動的文本都成資料庫,讓實體華山也包括數位華山,未來每場活動,幫助他們出版;一個學校是每個活動相互學習的地方,建造一個沒有圍牆的學校,另外希望應把學校教授和產業界有經驗的人結合,開課教人如何將創意變成創業,就像是辦工作營,真要有分享。

「華山1914」是年輕人飆創意,也是成功藝術家、創意人,或社會新秀選拔的地方,就是要有舞台讓他們表演。王榮文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觀念是,文創不是新產業,而是既有的十三種產業統稱,所以出版、音樂、設計、電影都可被稱為文創產業,在園區內,就是要讓產業和產業相互加值,相互升級。王榮文計畫,明年辦金庸創作的五十五周年設計展,用他的文本設計,讓全世界設計師來發展一場江湖展。

王榮文指出,「華山1914」涵蓋了文化創意產業從創作、製造、加值、流通到消費端等所有面向,是從參與到分享的過程,是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並存」的環境。這裡是文創產業共同的舞台,隨處可見最創意的生產與最潮的時尚。這裡有得看、有得吃、有得買、有得玩,是「美感生活」的最佳體驗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