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立殯儀館下月起停止「代掛輓聯」服務,上星期試辦,一周數量減少約五分之一,館方希望藉此逐漸減少輓聯數量,達到「無輓聯」的目標。
在台灣民間習俗,家屬想讓往生者走得風光一點,除了主動四處要輓聯,愈多愈能凸顯往生者或家屬的身分、地位或人脈,尤其若有大官、民代的輓聯更感榮焉,因而還有民代想爭取選票,主動送輓聯,所以想藉由停止「代掛輓聯」服務,扭轉風氣,恐怕不容易。
然而,輓聯在告別式後,少有家屬帶回家,即使是大官、民代送的,也不可能掛在家裡,否則可能犯忌諱,據筆者經驗,有喪家把輓聯帶回家,卻是放在箱子裡,隔幾年仍是丟棄。
殯儀館對家屬沒帶回的輓聯,是以焚燒處理,但據台北縣立殯儀館估計,一年輓聯的長度達二十四萬五千多公尺、重約一點四公噸,高度相當四百八十二座101。
而焚燒處理不但是工程浩大,所產生的濃煙也不環保,因此停止「代掛輓聯」,能避免浪費、節能減碳。
據媒體報導,台北縣立殯儀館停止代掛輓聯,有家屬反對,部分殯葬業者也說,以台灣人的習慣,要勸喪家不掛輓聯,沒那麼容易。
當然,就如同中元節、清明節等民俗節日的焚燒紙錢,造成空氣汙染,多年來官方一再宣導集中焚燒,雖然逐漸有效果,但大部分民眾仍覺得集中焚燒「不敬」、「誠意不足」,而不願改變習慣。
所以要減少輓聯,重點仍在於風氣能否轉變,需要持續推廣、宣導。
黃志宏(北縣汐止/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