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某民意代表到災區勘災,因災民對縣長出言不遜,憤而以石塊將災民砸得頭破血流。
不管是基於義氣,或災民水準不佳,一件好事變成血光之災,年過半百的成年人,做出這種魯莽行為,真是令人遺憾。
災民動輒以「惡口」相向,實犯了溝通之大忌,要知道,陳情者應訴諸理性,以解決問題為主軸,實事求是,若不知修養口德,動不動就用「三字經」當口頭禪,即使自稱是無心辱罵,教聽的人如何忍受?
語言之鋒利勝過尖刃,惡語等於另類暴力,柔軟如舌傷人最重,故俗話說「冷語一句六月寒」,就是這個意思。
佛家非常重視說話技巧,在口行中,勸人不要惡口,因為容易製造對立,加深怨敵與仇視。
不過,民意代表勘災,扮演聆聽者的角色,從傾聽中得知民意、體解民瘼,設法解決災區困苦,這是人民託付的職責,若聽了不順耳,直接施暴動手打人,除了模糊了焦點,好心變成驢肝肺,更可說是典型的EQ情緒管理不佳。
染上紅血的傷口,成了明顯的暴力證據,原本善心的勘災濟助,卻成了傷害罪的兇手。
忍字頭上一把刀,需難忍能忍,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不知忍辱的後果,也是不解般若智慧的明證。
面對輿論的壓力,民代事後已道歉,但不良的示範提醒我們,惡口是衝突的導火線,軟語一句寒冬暖;而暴力更是無法解決問題,百忍得以致千祥。看到這種暴戾現象,台灣各階層恐怕得再教育。
法雨(彰化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