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少棒隊重返威廉波特之際,國際奧會否決了國人最喜愛,及被認為有奪牌希望的棒球重回奧運的申請,這項消息在社會關注八八水災下,並沒有引起大眾注意,但體育界相當的憂心,擔心中華奧運代表團少了棒球隊,奪牌希望更渺茫,受到政府與民眾的關愛與支持,可能更淡薄。
其實,國際奧會雖確定二○一六年奧運不納入棒球、壘球,但也將我國發展潛力不差的高爾夫球、七人制橄欖球納為正式比賽,體壇若能即早做好準備,中華隊除跆拳道外,仍有奪牌的希望。
以高爾夫球而言,我國不乏優秀的青年好手,例如美國LPGA錦標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曾雅妮、二○○三年球季贏得三座LPGA冠軍的龔怡萍,及在二○○六年亞運奪銀的潘政琮等,都是可造之材,如果未來能善加培訓,應有奪牌的實力。
至於七人制橄欖球,雖然目前處於低潮,但發展軌跡與棒球近似,都是日據時代即已發展,受國人重視的傳統團隊運動,中華隊不但曾於曾在二○○二年釜山亞運準決賽,擊敗亞洲首強日本隊,贏得銀牌,並在二○○五年世界杯擊敗歐洲六強之一的義大利,而且在本屆世運力克世界排名十八的美國隊,假以時日未嘗沒有奮力一搏的實力。
第十六屆亞運將於明年十一月於大陸廣州舉行,呼籲體育主管機關重新檢視亞運的選、訓、賽方式,特別要放眼二○
一六年奧運的高球與七人制橄欖球,藉由本屆亞運當作檢查點,務實檢討、修正選訓計畫,並落實執行,使中華代表團少了棒球隊後,仍能有奧運上奪牌項目。
趙麗雲(台北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