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統一的代價到底有多高?據研究,為建設德東和維繫當地社會福利,德國西部每年金援東部金額高達一千億歐元(約台幣四兆七千億)。但前東德地區生活品質也大幅提高,東西部差距正逐漸縮小。
柏林圍牆倒塌今年正好滿二十周年,柏林自由大學東德專家施若德,與德勒斯登衣佛研究所(IFO)的研究員拉格尼茲,日前各公布了一份報告,詳細分析德國統一的代價。
綜合兩人的研究成果,為了建設德東和支付當地民眾的老人年金、失業救濟金和醫療費用,德國西部每年平均挹注東部一千億歐元。而且未來的數十年內,東部仍難以自立更生。
換言之,前西德每年大約提撥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四,來貼補東部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三十。從一九九○年統一到現在,德國從西流到東的稅金共計兩兆歐元(約台幣九十四兆),相當於統一的代價。
儘管如此,前東德的物質生活在過去二十年來大幅的提高,東、西之間的收入差距正逐漸縮小。
報告中指出,德國東部在醫療和環保兩個領域的變化最為顯著,不僅平均壽命提高,原本遭汙染的土地和河流也重新恢復生機。過去二十年政府一共投入三百億歐元,來彌補東德工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
即便東西差距漸小,許多出身東德的人民對現況仍不滿。拉格尼茲指出,主因是西德領導人在統一時曾承諾,東西部的收入馬上就能打平,導致東德民眾的期望過高,失望也特別大,許多人忘了東德當時的經濟情況有多糟,二十年來的進步其實相當可觀。
施若德總結說,目前看來德國統一是「成功的故事」,但西部的貧富差距,比東西部之間的差距還大,因此與其說是東西德之間有差距,倒不如說是區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