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天災都會有重建完成的一天,可是觀察九二一大震地區與居民災後生活,可發現因台灣的地域生態,及政府的執政能力,天然災害更深化了南北、貧富、階層及世代差距的僵固化。
以八八水災受創嚴重地區而論,大都是農業縣,許多災民重要的生財工具是土地,但不論土地是山坡或沿海,在重建復原和加值產出上,往往和知識密集產業有差距,但卻又可提供緩和失業率的效果。
因此,政府應加速這些災區的恢復,否則除了失業人口可能增加外,災區也將面對人口流失和翻身不易困境。
同樣的,雖然教育部對水災影響開學的問題有所因應,但不可諱言,在八八水災前,台灣已存有嚴重的教育城鄉落差,現在災區百廢待舉,加上學生的心靈受傷,可能使教育的城鄉差距更擴大,教育部必須注意。
至於存在已久的南北和貧富差距,在政府諸多偏差租稅、國土發展政策下,災區可能會淪為永遠的敗部,這些更大、更深遠的災後重建工程,政府必須在有形的援救工作告一段落後,詳加規畫政策,避免無形的差距深化。
張樹勉(北縣新莊/退休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