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遭逢五十年來空前浩劫,八月八日當夜強風豪雨,筆者也終宵不能合眼,因為老家就在逢水必淹的石牛溪南側。
正北小東橋至石牛溪橋這一段筆直河道,經疏濬並以生態工法築堤,但去年幾次颱風,社區外環道路口仍數度水淹及膝,主因是小東橋往西至雙東橋河道呈九十度彎曲,不僅彎度大且河床竹林、蘆葦交錯,垃圾泥沙淤積早高過兩旁陸地,打雷下雨必氾濫成災,向有「雷公溪」之稱,所以只整治上游,是本末倒置、白費工夫。
前一陣子,有關單位總算針對病根,剷除河床竹林蘆葦,徹底疏濬淤泥,兩旁修築水泥堤防,並進行上游河段疏濬築堤工程。
翌日清晨,從石牛溪橋端俯望滾滾濁流順河道西去,社區居然破天荒無積水,鄰長興奮地說:「這次颱風,這裡一切安好!」
這應是治水成功的實例;這次濁水溪以南的曾文溪、高屏溪等下游地區,一夜成水鄉澤國,病灶應大同小異,政府再度著手整治時,若能摒除黃石城先生所舉的無整體規畫系統、分贓、選票、人情、抵銷等建設弊端,必然禁得起老天爺再次驗收,真正造全民之福。
李應命(雲縣斗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