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脊線原本只是一條西起不丹、東至伊索拉希山口的普通地理坐標,卻被英印外交大臣麥克馬洪賦予了強權政治的色彩。一九一三年十月十三日,英國擅自將所謂的「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右圖/美聯社)作為中印兩國邊界線。
這條近一世紀之前的「問題邊界線」,至今仍攪動著中印關係,因為這涉及的是整個國家的領土問題,而非只是「邊界」而已。始於二○○三年的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日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進行了第十三次談判。
東段爭議地 2.5個台灣大
在歷次會談中,雙方都提出龐大的領土要求,爭議地區面積共約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將近三個半台灣大。
東段爭議領土九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半台灣,目前被印度占領;中段爭議領土兩千平方公里,約等於一個深圳,同樣由印度占領;西段爭議領土三萬三千平方公里,即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目前由中國控制。
中段、西段爭議地區兩國基本上已達成共識,雙方現在最有爭議的部分,主要位於東段「麥克馬洪線」附近。印度政府將此地收編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並實際占有;中國則稱為「藏南地區」,並畫入西藏自治區管轄範圍。
此前,曾有專家預測,「中印代表可能會交換各自主張的邊界東段和西段地圖」,但這一樂觀預測未能如願。
雙方不信任 問題難解決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中心主任趙干城認為,在各國邊界的外交談判中,交換地圖是很關鍵的技術環節,但目前解決中印邊境問題的時機尚不成熟,「雙方這次首先提出要維護邊境地區安寧,是非常務實的做法」。
領土問題難以解決的背後因素是雙方「互不信任」,印度認為中國在支助巴基斯坦,巴國如果不是有中國的支助,不可能對印度強硬。中國則認為,印度包庇達賴喇嘛的西藏獨立運動,是干涉中國內政。在可見的將來,雙方立場恐怕難以改變,勢將影響到合作與讓步。
正當中印談判代表在新德里舉行雙方邊境爭議會談之際,《印度時報》獨家報導指出,網路搜索引擎Google將中印雙方爭議焦點所在的「阿魯納恰爾邦」部分地名,改以中文替代原有的印度文和英文,似乎有意認同該地畫歸中國管轄,引發不小爭議。
地圖地名 突改成中文
Google發言人隨後在聲明中承認,由於每周更新「Google地圖」資料的過程有誤,造成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部分地名出現中文標誌,已盡快更正。
Google的失誤引發印度朝野譁然,執政黨與反對黨同聲譴責Google的立場,並認為是中國在邊境談判之際,蓄意製造事端。但也有人懷疑是中國網路駭客侵入Google,故意以中文竄改地圖上的印度文或英文地名,因為中國從不承認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