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夫妻基於諸多理由,不想生孩子,使得台灣新生兒出生率難以提高。胡聖堤攝
家族中增添一個新生命,不但值得歡慶、祝福,更需要大家同心協力照顧嬰幼兒,何必分什麼娘家、婆家。
大姊的媳婦順利生下第二胎,是個千盼萬盼的健康小女娃,大家開開心心地,到外甥家去道賀。
外甥那一對剛升格做小哥哥的雙胞胎兒子,隨著爸爸的指導,站在門口一一唱名問候:「阿祖好、爺爺奶奶好、小姨婆好、大舅婆好……」可愛又有禮貌的模樣,逗得咱們這群長輩眉開眼笑。
台灣的新生兒出生率節節下降,年輕夫妻能生卻不生。每一對夫妻的理由不盡相同,大多數人表示,是因為經濟關係,憂慮養不起;或是沒有幫手,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有人則是擔心教養問題,沒把握承擔做優質父母的責任;當然也有人不想有牽絆。
相較之下,外甥和外甥媳,「膽敢」親自哺育三個寶貝,就顯得勇氣可嘉了。其實,這對小夫妻養育下一代,是雙方家族「總動員」一起幫忙的,否則還真是應付不來呢!
小倆口都不是坐領高薪的人,可這兩個年輕人努力工作,力行簡樸過日子的生活哲學,雙胞胎出世後,退休的岳父母,邀他們回娘家住,好幫忙照顧一對早產的「巴掌仙子」,連尚在大學夜間部就讀的小姨子,也充當起「日班」小保母。
女方的家族如此盡心,男方也不遑多讓,我這個忙碌的小姨婆,在孩子生病住院時,也抽空到醫院協助看護。
家族中增添一個新生命,不但值得歡慶、祝福,更需要大家同心協力照顧嬰幼兒,不必分什麼娘家、婆家。這在我的家族中,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當年,爸媽不捨姊姊和姊夫,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的辛苦,請他們租住在娘家同一棟公寓,讓我們這些還在念大學、高中的弟妹,一起幫忙照顧相繼出生的外甥。大學剛畢業時,家母甚至希望我不要馬上出外找工作,暫時留在家裡,幫忙帶小孩。
我乖乖點頭答應,一來是因為我們一家人習慣相互幫忙,二來我也認同爸媽的觀念:由自家人照顧外甥,不是節省保母費的問題,而是大家可以用滿滿的愛,用心陪伴,盡心教養下一代。尤其孩子愈小,愈需要好好「打底」,培養良好品德,這麼重要的教養責任,豈能隨意交到保母、外佣手上?
巧的是,三十年後,外甥也和他的父母一樣,得到岳家親友的幫忙,將雙胞胎兒子,教養得慧黠、有禮。如今又添了個小女娃,一家五口搬離岳家,住回自己的溫馨小窩,雙胞胎兒子進入幼稚園就讀,夫妻倆下班後,所有時間都放在陪伴孩子身上。
細細觀察外甥和妻兒的互動,發現他非常用心經營家庭,讓我這個曾經照顧他的「小保母」頗感欣慰,也不禁興起一個單純的想法:如果多一些年輕夫妻,願意勇敢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雙方家族的親人,也都肯伸出援手幫忙,我們的出生率應該會提高一些吧?
★【黛媽咪幸福花園】中時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