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父親 給家人完整的愛

李祖翔/專題報導 |2009.08.08
1304觀看次
字級

身障、單親壓力大 經濟是主因 子女體恤辛勞 就是最大支持與鼓勵

前言

父親節本來是為了慰勞終年辛苦為家庭打拚的一家之主,但現在的爸爸有人放無薪假,有人失業,他們自顧不暇,為家計傷透腦筋,尤其是殘疾和離異者,不僅要克服傷痛,還須父代母職,心力交瘁。本周公益版報導脊椎損傷和遭逢變故家庭的父親,他們如何為家庭、為子女拚搏,讓大家了解幸福的背後,父親背負多少辛酸…。

重視家庭幸福 勝過工作成就

隨著《親子天下》公布的「新世代父親樣貌大調查」顯示,六成一的父親認為,最大的壓力和困境是「維持經濟來源」,並指出新世代的父親重視家庭幸福與健康,勝過財富和工作成就。同時,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調查,認為現代男性背負太多壓力,相較女性,男性遭遇情緒困擾時,不容易尋求協助,往往等到自殺事件發生,身邊的人才驚覺,原來他們的情緒困擾已超過負荷,反映出家庭對男人的重要日增,而家庭壓力的來源還是以經濟為主。

雖然調查結果令人吃驚,民間團體不斷呼籲要重視父親的壓力,但是男性似乎仍會顧及面子,活在傳統的刻板印象中,想憑一己之力照顧好整個家庭,以致如遭婚姻變故的單親爸爸和因脊髓損傷、因意外而癱瘓的爸爸們,也得背負沉重壓力,要咬牙、要振作,只求給家人一個「幸福的生活」。

而在幸福之前,當他們發現不再能輕易地肩負起一切,或者擁有重大殘疾卻得維持一家花用的龐大開銷後,他們該如何自處?

走出脊損陰霾 危機成為轉機

以脊髓損傷來說,桃園縣私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公共關係處處長李秀麗表示,脊髓損傷的人中,以年輕人和近幾年受傷者,較能積極走出陰霾,因為相較早期,他們資訊更豐富,社工也充分發揮作用;脊損者明白,只要透過訓練就能獨立、未來會有工作機會,心理較能釋懷。

不過,她進一步指出,對於有家累的父親,和年紀大、損傷較嚴重的人來說,卻容易陷入極度絕望,因為他們背負的「家庭責任」,就像一家之主再也沒有能力照顧妻子、小孩,尊嚴受到嚴重損害,「可是如果家庭給予支持,危機也會成為另一種轉機。」

而遭逢變故及夫妻離異的家庭,成員中的經濟支柱—父親,與脊髓損傷的傷友一樣在意「一家之主」的身分,他們不得不鼓勵自己勇敢面對,撐起身驅,照顧臥病在床的妻子、支付子女成長的費用,當一個「靠得住」的老爸。

像受家扶中心幫助、因車禍昏迷近乎癱瘓的蕭金條,妻子在他住院期間要求離婚,他為了給三名兒女和年邁的母親完整的生活,不只擔任清潔隊小隊長,還做清潔車司機,儘管耿直的個性讓他常遭人陷害,但變故和身為一家之主的尊嚴沒讓他頹廢喪志,他常說:「要盡最大努力,不輕言放棄。」讓他成為兒女心目中的驕傲。

打拚孩子未來 絕不輕言放棄

現職環保局臨時工的陳本淋一家四口,都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靠微薄補貼和清潔工收入平衡開支,儘管太太每周都要洗腎,加上前妻生的大女兒半邊癱瘓、小女兒雙眼罹患青光眼,還有他的左腳受傷,處境相當艱難,但他不輕言放棄,「因為愛,再苦都要熬。」家扶社工說,他因為擔心孩子的未來無處安頓,所以現在要更努力,讓孩子順利成長。

愛,有時是危機,成為父母親的壓力;有時又是轉機,只要不輕言放棄。

除了父親本身的努力和民間團體的補助外,身為父親的台北大龍峒扶輪社社長張利益得知脊髓損傷平均年齡是二十七點三歲,正是一個男人在家庭擔負經濟支柱的時期,而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能協助傷友(尤其是有家庭的父親)學習生活自理、就業,卻沒經費更換設備,他決定捐小愛,成就大愛,立即募集國內外共六十六萬七千元的資金,為他們添購生活重建訓練設備。

不論是何種處境的父親,至少在今天,子女要好好體恤他們的辛勞,給他們支持與鼓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