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你的心在動!」惠能走出獵人堆後,來到廣州光孝寺,一語道破兩位比丘爭論「風動」與「幡動」的偏執,被住持印宗法師當下認出六祖傳人,並為其落髮受戒,十五年的隱遁生活這才畫下句點,而「風幡論辯」也讓光孝寺傳頌千年。
行至光孝寺,由知客德超法師親切招呼,詳說佛像殿宇。當日適逢法會,往來香客滿臉笑意、十分知足。德超法師說,寺裡常舉辦大型法會及慈善公益以方便度眾。其實這項傳統早在六祖剃度不久,便在菩提樹下說法起始,說法度眾儼然成風。
直到六祖離開光孝寺,到韶州曹溪另闢道場時,已有千餘聞法信眾發心追隨開山。昔日曹溪窮鄉僻壤,惠能以一塊方巾大小,向居士化緣一塊地,沒想到方巾在拋向空中後,被四天王拉住四角遮蔽整座山嶺,於是南華寺就占了一座「天王嶺」。
南華寺依山面水,山是庾嶺分脈,水為北江支流曹溪,峰巒奇秀,寺內霧氣靈繞,彎角山溝,矗立多株水松,樹齡達百歲,直插雲天。
再登一小坡,山凹處保留著一口六祖振錫泉湧的卓錫泉,卓錫泉終年流湧不絕、清澈冰涼,入口排樓刻寫「曹溪聖地」四字,兩旁聯書「一勺甘泉開智慧、了知煩惱即菩提。」使得遊人紛以雙手捧水洗臉,盼滌盡一身鉛華。
寺內有座殿宇題名「幻遊虛雲」,是紀念虛雲老和尚重興南華寺而建的。虛雲老和尚因數夢六祖召回曹溪,才承擔起整頓殘破寺宇的重責。進殿前,首見「來到佛地總是宿世有緣,參見祖師必須空心無我」寺聯,讓參訪者莫不會心一笑。
南華寺鎮寺之寶──六祖惠能真身像,位六祖殿內。這尊真身像高約八十公分,全身漆黑、結跏跌坐、雙眼微閉、顴骨略高、完整地保留著六祖形象。六祖七十六歲時預知時至,在弟子陪同下,回到新州出生地,在國恩寺內說法結束後坐化往生,留下全身舍利,經千年不壞,讓傳奇永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