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研究 景氣出現反彈跡象 就業人數仍衰退 失業率復原期遙遙無期
【本報台北訊】景氣出現觸底反彈跡象,但就市場未必立即復原。經建會研究指出,由於這回金融海嘯衝擊過大,目前國內就業人數仍較去年同期衰退,最快得等到後年初才會進入「就業復原期」,讓就業人數回到海嘯前的水準。
行政院長劉兆玄多次表示,失業率九月起應可趨緩;但失業率趨緩並不表示勞動市場好轉、就業人數增加。經建會官員分析,由於勞動市場發展屬落後指標,當經濟景氣進入復甦初期,多數雇主仍以加班方式取代增聘人員,出現「無就業復甦」的情況,一直要等到確定景氣恢復繁榮,才會展開徵才活動。
經建會研究民國九十年網路泡沫期的歷史經驗發現,經濟成長率在經過連三季衰退後,便可回到衰退前的水準,進入「經濟復原期」;但勞動市場就業人數卻歷經八季才進入「就業復原階段」,多花了五季的時間。
這波金融海嘯的影響層面比網路泡沫期更大、更廣,官員表示,是否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復原,仍有待繼續觀察,如果國內經濟自今年第四季起恢復正成長,以上一波的五季時間計算,企業真正開始增聘人員的時間,最快也得等到後年初。
但這也只是就業人數回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若要讓失業率也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所需時間可能非常長;經建會研究發現,網路泡沫前的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三點一,隨後一路飆升超過百分之五,一直到今年第二季金融海嘯前都沒有恢復,「失業率復原期」已超過七年半。
另一方面,暑假受到畢業潮影響,失業率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紀錄;但相關官員分析,畢業季屬於季節因素,九月起便會逐漸消失,比較嚴重的是屬於家庭經濟支柱的四十五到六十四歲中高齡失業問題。
主計處數據顯示,六月國內中高齡失業人數已多達十四萬三千人,不僅創下史上最高水準,並較去年同月暴增百分之八十點三二,增幅也是各年齡層之冠。其中,近八成五的人沒有信心找到工作,超過八成二的人願意接受臨時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