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唐寶寶 哥倆好--接受早療 6歲奕盛能做家事

記者李祖翔/文‧攝 |2009.08.01
1471觀看次
字級

奕盛(右)和妹妹鈺琳(左)從小玩在一起,兩人很親密,也很懂事。奕盛接受早療後,喜歡接觸人、擺pose,圖為在紀錄片首映會上的可愛模樣。記者李祖翔攝

「奕盛早上八點半起床,要忙著尿尿、刷牙、擦臉、清痰,並戴上喉嚨前的發聲閥,以及看momo親子台,讓身體跟著擺動,上學前會跟momo和妹妹說bye-bye」;等車時,隔壁傳來誦經聲,模仿能力強的他就開始默念南無阿彌陀佛……。」

心路拍攝的紀錄片《好天天》主角之一「唐寶寶」奕盛今年才六歲,自從接受早療教育後,愈來愈活潑,也愈來愈懂事。奕盛的父母黃國育和廖彩雲,對自己頭一胎的孩子期待特別多,誰知道醫生竟告訴他們,奕盛是唐氏症寶寶。

日子過得艱辛的媽媽廖彩雲說:「當時我哭不出來,嚇呆了;後來每天以淚洗面,難以接受事實。」有人好奇地問,照顧學習遲緩和智能偏低的唐寶寶,會疲累到那麼誇張的地步嗎?她說:「奕盛除了患有唐氏症,還有心臟病。」

每晚,爸媽都為奕盛裝上氣切管,因為他氣管有問題。即使如此,他們不敢放心地睡,若奕盛突然呼吸不過來,就得立刻為他戴氧氣罩,送醫急救;日復一日,黃氏夫婦熬了六年,六年間,最大煎熬就是「聽他的呼吸聲過日子」。

擔心奕盛的身體承受不了病痛煎熬,醫生說,動氣管手術須麻醉一周,常人根本受不了如此折磨,何況一個六歲孩童!但奕盛卻跌破眾人眼鏡,不僅手術期間不喊痛,應注射十天的麻醉劑也只打三天。

媽媽帶奕盛奔走醫院,奕盛從沒哭過。媽媽的心有說不出的疼,她最想說:「謝謝你,讓我有機會當你媽媽,對你出生伴隨的苦難,媽媽只能說,對不起。」

在紀錄片首映會場,問及在醫院動手術的心情,奕盛用含糊的聲音,天真地說:「在醫院,很難過,很難過……。」聽了讓人落淚。

奕盛的勇敢和懂事令人疑惑,一個唐寶寶能夠如此嗎?他會幫同學丟垃圾、擺碗筷、見到比他小的小朋友還會照顧對方、幫父母做家事,更「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意味他的認知能力是沒問題的,而這些「奇蹟」都是源自他上了早療課,以及父母每晚兩小時的特殊遊戲。

奕盛的情況愈來愈好,與一般唐寶寶也不同,爸媽覺得,「他未來能跟正常人一樣生活」不是不可能,想到此,他們想告訴大家,一定要讓孩子接受早療教育,「他們最好的療癒,就是走出家門,和人接觸;早療機構的老師一定會用愛心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