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發現,近半數學童,每天水果攝取量不足,甚至有四分之一學童沒有天天吃水果。
同一個研究也發現,超過三成的學童有便秘問題。小朋友便秘的原因很多,新鮮蔬果吃得太少是其中之一。
許多小朋友不愛吃蔬菜,父母與師長經常為此耗費心思,讓小朋友願意吃下更多蔬菜。水果香香甜甜,很好吃,小朋友的接受度應該很高,竟然有這麼多小朋友水果沒有吃夠量,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執行研究的學者分析:學童水果攝取不足的原因,包括孩子攝取習慣被動,只想趕著吃完飯就去玩,學校營養午餐沒有供應,或是學校、家長沒有切洗水果……等,都會讓小朋友對於水果興趣缺缺。
研究發現,高達七成的孩子,都是等到家長將水果削皮去籽之後才願意吃。即使學校營養午餐有發水果,小朋友也懶得吃,原封不動帶回家。
很多小朋友就像小皇帝一般,已經被父母伺候慣了,影響所及,就是懶得動手,被寵壞了。這個研究反映出來的,老實說,教養問題比營養問題還大。這樣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了,也輪不到筆者說三道四,還是說說和飲食有關的層面吧!
飲食教育是生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範圍相當廣泛,除了營養保健的觀念以外,生活智慧、科普常識、餐桌禮儀等,都是飲食教育的環節。學校要教,父母更要教。對於食物與生產者抱持感恩的態度,更是應該世代傳承。
想想手上的食物,不管是米飯,還是蔬果水果,有著農夫的辛勤栽種,有著商人的載運銷售,還有著父母的愛心,以及天地的賜予。當小朋友建立這樣的觀念,自然會更加珍惜食物,也更願意自己動手。
(作者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