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二月起,金門在家照顧幼兒的專職媽媽,每月將有三千元以上的「薪水」可拿,最高領到六千元。縣府指出,將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依據社會輿情反應,再做適度的修正和調整。
輿情反映?喔,不必等一段時間之後再聽意見,我和許多朋友現在就都舉雙手贊成,希望這項台灣首創的福利能長長久久。
雖然三千元至六千元不是多大的數字,完全不足以反映當全職媽媽的辛勞,但也算是一項體貼女性、具有意義的婦女政策了。
長久以來,男尊女卑的社會都主張「男主外、女主內」,由於家中的經濟收入來自男性,女人就被視為「不事生產」的弱者,所以,在家庭中即被要求「從父、從夫、從子」,管他是爸爸、丈夫或兒子,反正一切都得聽從男人;女性地位之低可見一斑。
即便是今日男女受教育的機會平等,女性就業成績斐然,號稱「女人撐起半邊天」;但是一碰到子女教養問題、長輩照顧問題,夫妻兩人非得有一人離開職場,回家擔負起照顧責任時,不必考慮啦,絕大多數都是由女性辭職,而不會是男人自願回家當「奶爸」或「家庭主夫」。
女性承擔多而肯定少
然而,明明此時大家都知道要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就一定需要「她」來挑起家中大樑,甚至承認她才是舉足輕重的「一家之主」;但令人沮喪的是,這位專職媽媽在家做了那麼多事,為這個家庭省了孩子保母費、打掃清潔費、洗衣管家費、長輩看護費……,卻常常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和地位,活脫脫是個「免費的台傭」。而這樣的不公平待遇,主因常是因為她沒有從外面賺錢回家!
如今金門縣政府率先行動,要發給全職在家照顧三歲以下子女的婦女津貼,正是對她們「工作」的尊重和肯定;而這幾千元縱使不夠貼補家用,卻也是由政府發給她們的「薪水」,可以光明正大當零用錢使用,而不是暗中從菜錢裡省下而存的私房錢。
當然,要發錢給專職媽媽,最好也一視同仁,對全天候在家帶孩子的「奶爸」一樣發「薪水」。
樂當奶爸的男性日增
說來也算是「風水輪流轉」吧!不知是該拜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升高之賜,還是現代男人真的改變觀念了;雖然絕大多數的男性,目前仍然是家中的主要經濟生產者,但是被問及「如果需要您留在家裡照顧幼兒,願意嗎?」回答「願意」的男士明顯比以前增加,而且強調是心甘情願;甚至有年輕爸爸得意的告訴我:「孩子比較黏我,每天一定要等我下班幫他洗澎澎!」
當然,他們心裡願意當專職爸爸,不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因此領到政府給的補貼,而是希望對這個家庭有更重要的貢獻;如果太太的工作表現好,以致於待遇比他高、升遷比他快、發展更是無可限量,讓他來當專職的「家庭主夫」又有何不可?
有此認知的男人,都是懂得真心尊重、體貼女性,也是不受傳統大男人主義束縛、又有自信的君子。真的好期待台灣多多出現這類新好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