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能再活過來的感覺真好!」六十三歲廖女士一回因突發心室心律不整而倒下,住院期間,接受兩百多次的心臟電擊,須依靠葉克膜維持生命,一次次從鬼門關前撿回性命,直到裝置「體內自動去顫器」,才重回正常生活。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冠宏表示,心室心律不整患者,一旦突然發作倒下,大多數在送醫前即死亡,送進醫院的治癒率也不高,廖女士非常幸運。她常年有胸悶、心絞痛及氣喘等毛病,日前因一度喘不過氣來,赴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失去意識倒下,醫護人員確診為嚴重的心室心律不整,立即電擊急救,隨即轉進加護病房。
住院五天中,她一再出現心律不整,並接受近兩百次的心臟電擊。葉冠宏說,如果不立即施以心臟電擊,她可能死亡,非常危急。醫療團隊評估後在她的左側胸大肌前裝置體內自動去顫器,至今心律不整未再出現。
葉冠宏提醒,曾經出現過心肌梗塞,以及罹患擴張性心肌病變的患者,都是心室心律不整的高危險群,一旦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目前「體內自動去顫器」對於高危險群病患健保已開放給付。
體內自動去顫器只有撲克牌大小,厚度不到一公分,具有四種治療功能,可在出現心律不整時發出電流,刺激心臟並整流去顫。葉冠宏說,廖女士如能及早就醫並裝置,就不用忍受近兩百次心臟電擊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