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問卷--心淨則國土淨

 |2006.04.11
638觀看次
字級

問:佛光菜根譚說:「懷抱愛心來對世上的一切,世界會更美麗。」但事實上,現在治安愈來愈糟、人性愈來愈殘暴,還有人攜老帶小地全家自殺,如果百姓僅有少數有愛心、慈悲,那這塊土地要如何才能更美麗、無憂?

福報禪師答:若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就能減輕心理負擔,也能看到正面或有益的面向。雖然世間的某些問題令人憂心,但也可看到許多懷抱愛心與熱誠的人,為社會和諧而努力。

宗教一直都扮演影響社會人心的重要角色,例如人間佛教以「菩提心」為中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精神,而儒家的「仁道」、道家的「無為」、基督教的「博愛」、穆斯林的「清真」,也是同樣道理。現在舉世渴望真正的慈悲與和平,各宗教在「同中有異,異中求同」中,彼此融和,共同引導社會往和諧邁進。

若以佛教觀點來看,所謂「心淨則國土淨」,首要關鍵在於「心」的管理。與其擔憂社會紊亂,不如先管理好自己的心,「心」的管理,即是佛門所謂的「自覺」教育,從自我要求、檢討、反省、懺悔等來管理自己的心,覺察自己在言行上是否周全圓融,能否包容異己,教育自己要懂得感恩慚愧心,以讚美鼓勵代替責備要求,以感動布施來攝受人心。

如果社會大眾能互相尊重包容,暴戾自然會減少,能包容異己,自然可融和。(113)

《人生問卷》專欄是交流的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歡迎讀者e-mail或傳真詢問,福報禪師將和大家一同探訪人生的答案。網址mtn11@fgs.org.tw,傳真(02)8787119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