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我的人生最初所遭遇的難題,是有關『美的事情』,也不算過甚其辭。」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裡,將那美得令人銷魂的建築藝術,視為這世界動盪不安的本源。這座玲瓏精巧的巨大工藝品,使小說主角一生陷入對「美」的存在,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
故事發生的那年夏天,日本戰敗的消息接二連三,然而金閣寺卻像得到了滋潤,愈發顯得光輝燦爛。她像一朵沾上露珠朦朧透光的夏季小花,又像山巔湧起的朵朵烏雲,夾雜隆隆雷聲,山際一線的金光閃耀,愈顯其蒼涼悲壯之美。
「第一次參觀金閣寺,覺得她的細部和全體,像音樂似的相應交響著,現在則覺得她是完全的靜止,完全的沉靜。那裡頭沒有一件是變動無常的東西。金閣像是音樂中令人恐怖的休止符,在嘹喨的鳴響中突轉靜寂而屹立著。」
戰敗的陰霾瀰漫成濁重的生活底色,就在日本人都說一切價值已告摧毀的那個火焰般的夏日裡,人們只需遙遙一望金閣寺,「美」,又告復甦。「美麗的景色是地獄呵!」金閣寺彷彿一座優雅的陵墓,她憑藉著想像力而誕生。人間的白骨與深秋的楓紅,將她點綴得更像一艘航行在「時間之海」的美麗屋形船。她實現了日本人賞愛瞬間凋零的美,其短命如蜉蝣,空靈得就像剎那即消散在空中的動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