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不懈的創格完人

柴松林 |2006.04.08
669觀看次
字級

《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上下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符芝瑛

  星雲大師生逢社會巨變的大時代,度過貧困艱苦、戰亂流離,親嘗佛門棒喝、政治迫害,雖然歷盡滄桑,飽經憂患,受盡痛苦挫折、誤解毀謗,卻以其先天的秉賦與後天的修為,養成具有「過人領悟力、敏銳洞察力、強烈說服力、堅毅執行力、巨大擴散力,無私生命力」的宗教領袖。

  在傳統上,不管是東方或西方的宗教家,尤其是具有深厚影響力的宗教思想家,都有些輕視常民的生活,忽視文化,甚至敵視文化;星雲大師卻是重視常民的生活,尊重文化的。他宣講佛法,從事宗教活動,創辦種種事業,都儘量與當代人類的生活產生密切的連結。

  因此不論是他與人接觸時的交談指引,與弟子信眾間言行示範,還是經營道場機構和創辦慈善、文化、教育事業,都不是空中樓閣式的、概念式的、艱深晦澀的術語宣說;而是真切實際與本地文化、與當下生活密切關聯的譬喻述說與經驗指引。

  當他在台灣的時候,他會通過台灣文化向世界發聲;當他在美國、在澳洲、在南非、在歐洲或東南亞的時候,他是藉著美國、澳洲、南非、歐洲與東南亞文化向世界說話;他是大格局、大氣魄,真正以地球人身分,深諳文化三昧的行家。

  星雲大師在《星雲日記》中,曾寫下如下的詩句:「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所以從根本上,他是將自己定義為一位宗教家,一位「血液與大眾分不開,脈搏與群眾共跳躍」,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為宗旨的人間佛教倡導者、設計者、推廣者、護持者。

  星雲大師對宏揚佛教的貢獻與服務社會達致的成就,在林清玄著《浩瀚星雲》、符芝瑛著《傳燈》、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以及無數論文、專文、報導中皆有詳實、精緻而令人感動的敘述。但若論其在整個佛教發展史最具革命性貢獻的是:

  一、佛法西傳。兩千餘年間佛教雖發源於印度,涉崇山峻嶺沙漠荒野東傳而發揚光大;卻未能向鄰近便捷的中亞、歐洲西進;今日真正使「佛法長流五大洲」的當推星雲為第一人。

  二、眾教協力。自古以來雖同為正信的宗教,非但不相往來,甚且彼此抵制、互相攻擊;星雲大師與世界上各主要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日本神道教、本國的道教、一貫道等,皆能包容尊重、建立友誼,協力為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而奮鬥。

  三、建立傳承制度。向來佛教僧伽道場皆師徒相繼,未能建立傳位的規制。星雲大師於一九八五年,其所開創之基業至相當之規模,佛光山的貢獻為世所肯定,乃依其自創之民主機制退位,成為佛教永久的義工,佛光山僧團中的一員。其光明磊落與無私忘我,為佛教傳承建立可大可久的宏規,最能凸顯其人格之崇高偉大。

柏拉圖以降的倫理學家在論及人之所以為人、人的卓越性時,最常提出的有「六大觀念」:一是「德」。二是「中庸」。三是「正義」。四是「善」。五是「勇敢」。六是「虔誠」。以這六大觀念來看星雲大師,他正是能行善驅惡,力求完美的典範,堪稱「創格完人」。

  一九六九年林衡哲先生譯《二十世紀代表性人物》一書時,在序言中感嘆的道出在三十六位堪為表率的代表性人物中,竟然沒有一位華人,甚至連整個東亞地區也沒一人上榜。而今有星雲大師出,當可彌補此一缺憾。

  本文節錄自《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一書序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