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電影如果少點藝術多點趣味感會更多人看。這是好萊塢華裔知名編劇林偉克(Weiko Lin)將如何讓電影賣座全球的好萊塢編劇法帶回台灣,讓台灣以後電影工作者感受獨特的美式教學。
精通舞台劇、電視劇、電影編劇的林偉克,憑優異的傅爾布萊特(Fulbright)交換學者身分,被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也是台灣著名電影人焦雄屏邀請主講「劇本編輯課」,成為在台指導學生好萊塢編劇法的第一人。
其實今年暑假是他第三度、也是最後一次授課,前兩次分別是去年暑假和寒假,內容包括美式編劇和改編劇本。有趣的是,他在這三階段正好體驗台灣電影市場的大起大落,先從去年暑假到電影院看國片的寥寥數人,至年底因《海角七號》、《九降風》等熱賣掀起國片熱潮,到今年暑假又退回往昔冷淡、票房依舊不敵好萊塢大片的困境。
林偉克指出,東西方電影差異在於對編劇內容的不同詮釋。他表示,過去台灣偏向製作以「感覺」為主、卻不太能賺錢的藝術片,而好萊塢劇本則重視「結構」,光大綱就得很仔細,且須符合介紹人物前提、遭遇危機抗爭、解決難題的「三幕劇」形式,並匯集他人讀後反應,最後通過經紀人審核才可能拍成電影。
他提到《海角七號》就較符合三幕劇結構,且娛樂效應濃厚、故事易懂,不過還欠缺《臥虎藏龍》的文化普及性,所以未能廣泛引起國際觀眾共鳴。他建議台灣電影少點藝術化,多點輕鬆、年輕、趣味或愛情的主題,其實光從豐富的新聞內容就可延伸出很多點子。
八歲就離開台灣的林偉克,這幾次的教學,讓他重新發掘台灣之美,甚至考慮日後回台發展,幫助當地電影市場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