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現在身體怎麼樣?」、「你呢?學到什麼?」無論是洗車中心或庇護工廠,都能聽到賴光蘭拉開嗓門、賦予關懷的聲音。每位身心障礙者都像她的孩子,從不吝於付出,她說:「我的孩子受到基金會照顧,自然我也該照顧基金會的孩子。」所以她在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服務,基金會幾歲,她就工作多久。
身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創始會員、現為執行長的賴光蘭,與身障患者有段很深的淵源。二十九年前,罹患唐氏症的小兒子在美國出生,獲知自己孩子與別人不同,她很痛苦,產後休養時,常常搥打枕頭,抱怨上天對她不公平,而先生則因工作無法探望,她感到強烈的徬徨與無助。
賴光蘭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幫助不少人走出傷痛,她和一般人有同樣想法:「我做了那麼多助人的事,上帝不會讓我深陷苦痛吧?」但她卻懷了唐氏症寶寶。常常念誦《聖經》的她,在恍惚中,彷彿聽到上帝說:「你過去安慰了很多人,可是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反而無法接受嗎?」
「如果我無法接受它、克服它,那我過去的一切作為都是虛假?但我知道我不是!」賴光蘭決定好好愛自己兒子Tony,並從社會適應開始。
但是,一開始並沒有這麼簡單,連在教會,Tony都會遭受別人異樣眼光;其他家長總把自己的孩子帶開,離得遠遠的,如同智能障礙和缺陷的外表會傳染一樣。但是,賴光蘭還是克服了,獨力照顧孩子十二年。因為思念在台的先生,便帶著寶貝Tony回到台灣,雖然她認為台灣對身障者的照顧不如美國,但自從加入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後,就受到不少同病相憐的家屬關懷。為了永續經營身障者議題與照護,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和賴光蘭促進了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誕生,處理早療、照護、職訓和就業問題。
十五年了,賴光蘭持續關懷孩子,還進修特教碩士,希望讓所有孩子不用再擔心未來;她爽朗、樂觀的個性,就是「溫柔中的強悍」最佳寫照,連七十多歲的董事都尊稱她一聲「蘭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