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八歲的徐文珍想到七十六歲的媽媽就煩惱,但她還是會笑臉迎人,把悲傷留給自己,將快樂帶給別人。圖為她整理發票的專用桌。記者李祖翔攝
「我很笨,所以未來怎麼活下去,是我的煩惱;媽媽年紀大了,兄弟姊妹已成家,以後如何照顧她,也是我的煩惱。」四十八歲的徐文珍煩惱很多,但在腦性麻痺協會當義工時,臉上永遠帶著笑容;有禮貌的態度是同事對她的印象,特別的是,任何活動訊息她似乎都知道,若不長期相處,根本不知道她是腦麻患者。
出生時因腦部缺氧,使徐文珍學習時出現不少障礙,正常孩子只要讀一遍課文就大致有印象,她卻要讀好幾十遍、經過老師不斷解說才能理解。除了閱讀障礙,動作也不靈活,例如一般人發現椅子傾斜,可能會調整姿勢或換張椅子坐,她卻無法立即反應,重重的摔下去。
另外,她覺得自己很笨,因為一路成長下來,學習時間比別人多很多,成果卻大打折扣,腦麻協會曾替她安排上電腦繪圖課,但一分鐘只能打五個字,且是「最佳成績」,所以只得作罷。
儘管念書路途不順遂,徐文珍仍然保持樂觀,先在工廠擔任包裝女工,再到協會當整理發票義工,她說,很感激協會給她幫忙的機會。
腦麻協會企畫賴志偉是她的「麻吉」,賴志偉表示,她的煩惱很少對人說,總是保持笑容,讓看見她的人都快樂,「有次她要看我女朋友的照片,我拗不過她,隨便把網路相簿傳給她,她不但認真看完,還見我一次就說一聲謝謝,甚至打電話、寫e-mail道謝。」賴志偉說,從沒見過這麼有禮貌又好相處的腦麻患者。
更驚奇的是,腦麻協會另一位企畫王涵頤說:「我們各組往往只做好分內的事,不太了解其他組別活動,但文珍什麼都知道。」徐文珍笑笑地說,不是她記憶力好、愛串門子,而是喜歡參與協會舉辦的每場活動,認真地「玩」,忘記所有煩惱,雖然煩惱一直得不到解決,但協會的朋友紛紛打包票說一定會幫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