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產業
星再撥巨款資助6科研計畫
為尋找新加坡的下一個產業,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選定六個科研項目,在未來三到六年內撥款6000萬新元(新台幣13億5000萬元)資助上述項目,期盼能為新加坡創造新的產業。
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宣布,在68份申請計畫書中獲選資助的六份研究計畫中,三份是由南洋理工大學主導,二份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主導,一份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主導,這些項目都有跨校園和海內外科研人員參與。
由基金會遴聘的一個國際科學家遴選團指出,南大其中一個研究項目以「界面科學與科技」為研究範圍,和國大的「透過原子控制氧化電子」項目,其實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因此建議雙方合作,讓研究項目取得更大的成果。
有錢人碳排放量大
研究人員建議設限
因應全球氣候困境,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提出新策略,將減碳目標瞄準一國最主要汙染者,而他們往往是富豪。
不採各國各別設限,採全球適用的管制,在這個全球性碳排放架構下,各國將要求溫室氣體排放超過限度的個人降低他們的碳足跡。
普林斯頓環境中心研究學者、也是這項研究領導人查克拉瓦蒂指出:「全世界多數碳排放,不分國籍,大多都是有錢人製造出來。」
他進一步指出,以去年為例,僅7億人就占了全世界一半的碳排放量。很多碳排放是因飛航、開車及大坪數住家空調系統等生活方式所致。
世界最大通訊衛星
歐洲火箭送上地球軌道
火箭發射營運商「阿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表示,一枚歐洲火箭日前將世界最大的商業通訊衛星送上與地球旋轉同步的軌道。
這枚美國通訊服務公司TerreStar Networks營運的TerreStar-1衛星,重九噸,由阿利安五號重型火箭從歐洲太空總署的法屬圭亞那庫魯基地攜帶升空。這是歐洲太空總署在1979年推出阿利安火箭以來,第189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