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每年植牙超過十萬根植體,但植牙技術參差不急,植牙失敗率高達二成,植牙失敗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頸部深度感染。醫師提醒,植牙一定要謹慎就醫。
牙醫師陳亮州指出,一位滿口多支蛀牙的連小姐,裝了很多假牙,但用久了,品質不良的假牙旁邊,被磨小的牙齒也蛀掉,結果上排牙齒只剩四顆自然牙。她因下排牙齒裝過二顆植牙,感覺還不錯,決定把上排牙齒的假牙拿掉,到台北某醫學中心進行人工植牙。
不料牙齦的軟組織沒處理好,植上植體後,傷口遲遲無法癒合。每次傷口拆線後,只要大笑、打噴嚏,口腔裡的傷口就裂開,又得重新縫線。如此反覆拆縫十多次,連小姐的牙齦骨質愈來愈薄弱,原本裝了四根植體也掉一根,還有牙齦骨頭外露,骨頭壞死的情況。
兩年來,連小姐嘴巴不敢用力,為提醒自己不要張口,她用膠帶貼在嘴巴正中間,連工作、出門也沒將膠帶拿下來。
沒有牙齒、不能張口,進食更辛苦。連小姐只好用果汁機將食物打碎成液體,再用有長尖嘴的罐子插入嘴巴深處,以此方式進食。
他說,病患傷口無法癒合,原本的醫師沒好好清創,只取了皮瓣就往上補,導致愈補愈大洞,病患還因傷口感染,下顎得蜂窩性組織炎,整個人腫如豬頭。
陳亮州為連小姐清創後,再幫她取後牙骨補骨,讓她的傷口不再迸裂,並且重新植牙,讓連小姐終於可以正常飲食。
陳亮州呼籲,民眾植牙前除了蒐集資料,也要尋找專業牙醫師,了解自己的牙骨、牙床狀況,如果手術未做好而造成傷口發炎,非常難以處理。
弱勢兒免費齒顎矯正
另外,齒顎矯正得花上一筆可觀的費用,對清寒弱勢家庭的兒童來說有困難。衛生署與齒顎矯正學會合作,提供兩百個十一至十八歲弱勢兒童全程免費齒顎矯正服務。
相關資料及申請流程,可上齒顎矯正學會網站(http://www.ta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