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天文】天旋地轉─了解天體運行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說員王心怡 |2009.07.03
2437觀看次
字級

天體運行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等自身的自轉、公轉,以及相互間的運動,相當複雜。但大多數人關心的是仰望天空就能觀察到的運動(變化),這其中的原因和地球的公轉及自轉有相當大的關係。

地球自轉造成的天體運動

地球沿著南北極的假想軸線稱為自轉軸,以自轉軸為中心旋轉稱為自轉,自轉方向由北極上空往下看為逆時針轉動,換成地面座標則是由西向東自轉。

因此在同一個夜晚,位於北半球的觀察者會發現日月星辰大都是東升西落的,但北極星幾乎是不動的,而它附近區域的恆星則呈現繞著北極星旋轉的情形。此種現象稱為周日運動,恆星約每小時移動15度(360度÷24=15度),只要觀察接近地面遮蔽物(如山脈、房子)的恆星一段時間就可發現。同時因為地球自轉,面向太陽時為白天,背對太陽時為晚上,也造成了一天的日夜變化。

地球公轉造成的天體運動

除了北極星以外,如果在我們在同一地點、同一時刻(如晚上八點),但是不同日期去觀察同一個星星(或星座),會發現星星漸漸向西偏移,也就是說星星會愈來愈早升起及落下,所以不同季節看到的星空不同,但是一年之後,同一個星星又在同一時刻升起。這種造成四季星座變化的現象稱為周年運動,乃因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每天由東往西約1度(360度除以一年365天)之故。除了這些視運動外,由於銀河的自轉,太陽與其他恆星跟著一起動,所以恆星也有它真正的運動,只不過由於距離太遠,必須長時間,且使用精密的天文儀器才觀察得到。星體與地球間的相對運動,可以解析為垂直(橫向)及平行(徑向)觀察者視線兩種方向。恆星沿著觀察者視線方向的徑向運動速度,無法用位置的改變來察覺,只能經由分析恆星光譜的都卜勒效應得知;而垂直觀察者視線方向的恆星橫向運動即是所謂的「自行運動」。目前北斗七星呈現一類似杓子的形狀,但因為這七顆星自行運動的方向及速度並不相同,所以回溯十萬年前及推測十萬年後,北斗七星均不呈現斗杓狀,屆時又會有另一番想像。

行星的運動

從地球上觀察行星,會發現行星相對於背景恆星(天球)有不一樣的運行軌跡,這是因為地球本身也是行星之一,與其他行星一樣繞著太陽公轉;由於各行星繞日公轉速度的差別,造成行星在天空中的視軌跡有順行,逆行與留的現象。

※順行(prograde motion):行星在天球上由西向東運行。
※逆行(retrograde motion):行星在天球上由東向西運行。
※留(stationary):行星在天球上看似靜止不動,也就是順逆行轉變之際。

愈接近地球的行星,此種運動現象愈明顯易於觀察。上圖以火星為例,簡要示意行星的視運動軌跡變化。但是行星的運動軌跡並非在同一個晚上就能觀察到,而是要長期觀察,記錄行星在不同日期的位置而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