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最新的研究發現,國人平均每十個人就將近有一個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也是國人十大死因中排行第五的殺手。
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出問題而造成的疾病,雖然與遺傳有關,但是生活習慣更是誘發糖尿病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腰圍變得愈來愈大,腰圍變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變大了。
腰圍增大,代表堆積在腹部,包裹著內臟的脂肪變多了。以前認為脂肪就是過剩的熱量的儲存型式,事情其實沒這麼單純。
研究發現,太多的內臟脂肪,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分泌,干擾新陳代謝。例如內臟脂肪太多,會讓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
胰島素是什麼?
這是一種能讓糖分順利送到細胞中利用的荷爾蒙,當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胰島素不能有效被細胞利用時,血中的糖分就無法有效代謝,糖分升高,就會異常,成了糖尿病。
衛生署最新的研究也發現,青壯年男性的平均腰圍,在這十年間粗了七、八公分,女性好一點,但是平均也增加了二到六公分。所以國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也愈來愈高了。
一般提到糖尿病的預防,就會提到要注意控制體重與減肥。其實減肥的關鍵,就是把過粗的腰圍減下來,但是「縮減腰圍」有時比「減輕體重」的難度還高。因為要瘦腰,就得貨真價實地減去腰與腹部的脂肪,這是長期抗戰,不是三兩天就可以達到的。養成長期的良好生活習慣,就成為控制腰圍的重點。
把腰圍控制好的好處不少,不但有助預防糖尿病,還可以防治代謝症候群,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新陳代謝紊亂的狀態,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與其併發症的主要元凶,以後有機會再來細說。
下周來說說一些控制腰圍的實用方法。至於量腰圍的位置,和一般我們買褲子量腰圍的位置有點不一樣。取肋骨最下緣和骨盆最上緣的中間地方,用布尺貼著腰但不要壓下去量即可,大約在肚臍上方幾公分。非常簡單,很容易作。(二之一)
(作者為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