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原本被列為禁藥的沙利竇邁(Thalidomide)(商品名「賽得」),近年證實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藥似標靶藥物,最近鹹魚翻身,健保局已同意七月起納入給付,適應症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這是國內第一起被衛生署禁用的藥物,在重新取得藥品許可證,獲得健保給付的案例。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指出,沙利竇邁在一九五○年代被用來治療孕婦害喜、預防妊娠性嘔吐,但歐、美陸續發現用藥後導致胎兒畸型,包括海豹肢、缺眼等嚴重副作用,而被各國禁用。
研究發現,沙利竇邁之所以阻礙胎兒肢體成長,在於它抑制血管新生,而癌細胞增生、擴散,就是癌細胞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而新生血管來供應腫瘤組織養分與氧氣,目前許多抗癌的標靶藥物就是所謂血管新生抑制劑,剛好與沙利竇邁機轉相似,因而在抗癌研究上鹹魚翻身。
邱宗傑表示,過去好發於中、老年的多發性骨髓瘤,除非病人年紀輕且體力好可接受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多半靠傳統化學治療為主,但僅有一至兩成患者可獲緩解,最近醫界證實,沙利竇邁可抑制骨髓基質細胞的生長,讓骨髓瘤細胞不再分化,甚至死亡,整體的有效率可達到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邱宗傑說,沙利竇邁過去一度被認為是治療肝癌的明日之星,但藥廠在台進行臨行試驗時,許多病人寧願自費申請專案進口,不願被成為吃安慰劑的對照組,以致被迫中斷試驗,目前有部分肝癌病人私下向醫師請託給藥,但屬於「非適應症下給藥」。
台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主任陳博明認為,近來醫界使用沙利竇邁治療癌症的報告日多,包括腎臟癌、胰臟癌等。不過,由於沙利竇邁有致畸胎之虞,不論是男女患者,服用都應嚴格採取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