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陪媽媽買一次菜,媽媽的背袋中,總會有柳丁或香吉士,我知道媽媽冬天喜歡吃柳丁,但是夏天她比較喜歡水分多的西瓜、香瓜、哈密瓜。可是近一個月來,香吉士不但沒減,還比以前更大包。
前兩天忍不住好奇,問媽媽:「還是像冬天一樣,每天一兩顆香吉士嗎?」媽媽說不是,而是最近弟弟每周到媽媽家吃飯兩三次,弟弟一到,媽媽早準備好柳丁汁,而榨一杯柳丁汁,要四到五顆柳丁。
最近一年,大弟的公司長期派他駐在台灣,一個人住,吃飯也是隨意買,每周到媽媽那裡打牙祭,成為弟弟的最大享受。
對於外食族來說,沒有比維他命C更好的東西了,更何況弟弟是過敏體質,有許多水果不能吃,享受到可口又營養的果汁,自然會流露出愉悅的神情,媽媽樂於看到這種神情,因之,柳丁或香吉士成了媽媽冰箱必備的水果。
我想這就是媽媽的個性吧!凡事盡心做到,辛苦一點也不在乎。每次到菜場,名貴的菜買一大堆,這可不是她個人的糧食,而是每個周末,我和妹妹全家到媽媽家吃飯的菜餚。那是媽媽一周最豐富的一餐。媽媽自己總是在爐子邊不停燒菜,等到她上桌吃飯,常常累得吃不下。
對於她的朋友或我的朋友也是如此。媽媽每次到香港,必定買豆腐皮,十張二十張帶回來。這種厚重的豆腐皮,做素鵝超好吃。媽媽得閒時,會做些給她的牌友。
我有一位好朋友學會做拼布,幫媽媽做了兩個拼布包包,媽媽喜歡得很,每次做吃食就想到她,周末會要我叫她及她的先生過來吃飯,吃了飯還帶些小菜。媽媽覺得這些吃食不足以投桃報李,又自動應承幫她打件毛衣。八十多歲的媽媽,付出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媽媽對講究美食的爸爸也是如此盡心,每餐飯菜都準備得妥妥當當,絕不會買個便當充數。我現在也學她,除了晚餐,每天在家做饅頭、燒餅、蘿蔔糕、蔥油餅,第二天早上就有自家做的營養早餐,讓家人每一天有好的開始。
我的饅頭、蘿蔔糕也常成為與朋友聯誼的橋梁。看來我正努力朝媽媽的標準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