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由伯父養大的彰化市徐姓少年,十六年來只看過父母一次面;就讀國一時,遭老師誤會打人,負氣輟學,並結交損友學壞;三個月前遭伯父逐出家門,四處流浪,因向小學生勒索財物買麵包吃,遭少年法庭裁定保護管束。徐姓少年表示,他的同學現在都念高一了,如果可以,他好希望能再唸書;警方將積極聯繫社政單位協助,輔導他到中輟生之家上學。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中輟生個案,父死、母遺棄,雖有長輩照顧,但忽略了他是個無父、無母、比較自卑,和同學少有互動的敏感孩子。沒想到老師的一個誤會,卻成了他變壞的關鍵。
每每看到報載中輟生的新聞,都能輕易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發現只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人一個無心種下的「因」,常會讓一些口拙又缺乏溝通技巧的孩子,放棄為自己辯解、申訴,最後放棄自己,出現誤入歧途的惡「果」。
誤會孩子 偏見蒙蔽事實
就像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國三時被一位老師一再誤會、孤立、打壓,回家又不肯跟父母講,等到孩子選擇自暴自棄、拒絕上學時,大人已經束手無策了。此時,就算家長到學校找老師理論,又於事何補呢?何況,那位不適任的老師極度我執、態度強硬、毫無溝通能力,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偏差的言語、行為會對學生造成傷害!
我也會犯「誤會孩子」這種錯誤。譬如,只要發現桌上有人亂放面紙盒、零嘴沒收好、用過的碗筷杯子沒拿去洗碗槽……,第一個念頭就是把帳算到哥哥頭上,誰叫他從小就不肯養成「隨手將用過東西放回原位」的好習慣。結果呢?唉,真歹勢,這個已經被我貼上標籤的大男孩,可是越來越懂事、慢慢改正壞毛病了;那些小毛病有時是弟弟做的,有時是爸爸,甚至是我犯的,而我卻那麼容易被自己的偏見所蒙蔽!
幸好,發現誤會後,趕緊向孩子道歉,他也就「小孩不計大人過」的原諒我這個糊塗老媽了。
誠心道歉 信賴更深厚
親子間發生誤會,要大人誠心道歉,其實不太容易做到,原因很簡單:拉不下臉嘛!如果角色換成師生之間呢?普遍說來,恐怕是更難。不過,我有一些任教職的朋友,個性、修養都很成熟,聽他們講述教學的甘苦談時,發現像這種滿懷教育愛、有自省能力的「麻辣老師」,最受學生歡迎;因為,當他們偶爾犯錯、會對學生說出「對不起」三個字時,在學生身上總能很快地得到好的回報,彼此也因此產生更深的信賴、尊重與感恩。此時,就算學生再頑劣,也能在老師真誠的愛心教育下,度過狂飆青春期,學會不放棄自己!
此外,如果我們都能像新聞中好心的警員一樣,隨時發揮力量,對那些非親非故的孩子適時伸出援手,付出一點愛心、一點關懷、一點行動,做他們生命中的貴人,就能從歧途拉回一個孩子,為台灣社會減少一點負擔和降低一點犯罪率,這可是在行人間菩薩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