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痛 一天貼一片 持續兩、三周見效 距臨床應用時間仍久
【本報台北訊】疫苗接種方式大突破,在國科會研究經費支持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吳彰哲和台科大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曾文祺、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宗璘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首見的DNA疫苗貼布,研究論文最近刊登在國際級的《藥物釋放調控期刊》。
相較於傳統減毒疫苗,DNA疫苗有安全性高、易儲存運送、免疫系統的記憶性高等優點;而疫苗貼布的優點是可以克服接種者對針頭的恐懼,以及針頭汙染。海大教授吳彰哲結合這兩種方式優點,全球首次發表「DNA疫苗貼布」。
疫苗貼布最難克服是讓疫苗突破皮膚的角質層,國外目前貼布研發都是用紗布把角質刮掉,但會有疼痛感,吳彰哲是用一般化妝品常用的去角質果酸貼布先幫接種者去角質,再貼上DNA疫苗貼布。
吳彰哲表示,DNA疫苗貼布相當穩定,可在常溫下保存,並任意貼在手臂的每個部位,一天貼一片,持續兩、三周即可出現免疫效果。未來接種者拿到處方後,可買貼布回家,自行操作,就可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研究團隊現正研發日本腦炎的DNA疫苗貼布,在動物實驗上已見成效,未來有可能針對流感、登革熱、C肝等疾病發展疫苗。但DNA疫苗貼布對於有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可能會有副作用。
【本報台北訊】醫界認為DNA疫苗貼布構想很好,但臨床應用還有漫長的路,尤其是如何對免疫系統產生足夠抗體、疫苗效力有多久,都需要嚴謹的研究數據。
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DNA疫苗發展已久,但一直停留在研究實驗階段,迄今沒有成功上市。主要關鍵是,DNA疫苗進入人體,必需有足夠強度刺激,讓人體產生有效抗體,這點一直無法突破,且疫苗效力能維持多久,裡面有很多變數。
根據國科會昨天發布的研究成果,並未提到上述關鍵,不過,皮膚表層的確有很多免疫細胞,科學家有新構想,醫界樂觀其成。
傳說DNA疫苗貼布計畫用在日本腦炎疫苗,但日本腦炎迄今發展已非常完整,而且疫苗很便宜,從經濟面考量似乎不值得投下巨資去研發一種舊疫苗,建議科學家或學者可結合新疫苗種類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