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記者大衛‧羅德新婚九個月的妻子克莉絲汀說:「我們結婚九個月,他有七個月的時間被囚,現在我只希望能夠平安團聚。」而對四十一歲的羅德來說,為追求真相而失去自由並非第一遭,是不是最後一次就不知道了。
一九九五年他擔任《基督教箴言報》記者時,他採訪波士尼亞內戰中穆斯林遭大屠殺的情形,是第一個深入當地的西方記者。雖然發現到大屠殺的種種跡象,但相關報導並未引起足夠迴響,於是羅德決定隻身深入塞爾維亞族地區搜集更多證據。
行前羅德寫信給箴言報主管說,「若大屠殺未受重視,我晚上無法入眠。」
羅德孤身涉險,雖然發現大屠殺的亂葬崗,拍攝到大批骨骸的照片,但也被便衣安全人員發現,而遭塞爾維亞當局逮捕。幸而當時波士尼亞和談在美國俄亥俄州達頓市進行,羅德的家人和報社請美國外交人員進行交涉,羅德才獲釋。他在被關的十天內飽受刑求之苦,相關報導則為他贏得一九九六年普立茲國際報導獎。
羅德後來轉往《紐約時報》任職,二○○一年九一一事件發生後,曾在阿富汗進行三個月的密集採訪,後來並多次前往阿富汗。這次前往阿富汗,也是為了調查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
羅德的父親對兒子再度涉險表示遺憾,但能夠理解他追求真相的決心,因為他不願「只報導美國角度」,而希望由塔利班的角度來做平衡報導,所以前往訪問塔利班軍事領袖。羅德在紐時的同事則表示,相信他將來有關阿富汗的著作,有資格再得一次普立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