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醫院復健科診間,在華燈初上之際,來復健的人往往不減反增,原因是,不少年輕上班族,若不認真復健,很可能一夜無法成眠。
從事秘書工作的蔡曉珮說,只要沒加班,晚上吃飽都要來復健門診,求助物理治療師,解決困擾十多年的肩頸痠痛,「以前自視年輕、靠咖啡撐過去」,現在得靠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隔天上班才有動力。
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說,姿勢不對、用力不當、肌力不足的「三不」,以及使用過度、張力過大的「二過」,是上班族成為「痛痛族」的主因。
簡文仁分析,門診中不少人自述,一開始看電腦,頭總愛往前傾,到後來便成為習慣,無形中增加肩頸壓力,是「姿勢不當」最常見的例子。
其次,工作時螢幕斜擺,導致辦公時,頭手經常偏向某一側,造成特定肌肉「用力過當」。
再者,上班族缺乏運動,普遍產生「肌力不足」的問題,導致肌耐力不夠,經常在腹部、背部產生痠痛問題。
此外,對經常打電腦的設計人員、打字員而言,手部使用過當,很容易造成滑鼠手或五十肩;緊繃的工作環境、易緊張的人,則易導致肌肉緊繃,身體產生類似聳肩等「備戰」狀態的動作,則為頸椎、肩頸痠痛主因。
簡文仁說,門診中最常見的痠痛問題,一為肩頸肌肉、骨骼、神經產生的「肩頸症候群」;另一種是椎間盤突出與滑脫,造成「下背部」痠麻兩類。
但也有不少人,「全身上下痛了了」,門診常見一些上班族,忍受全身多處痠痛長達十年,甚至因為工作繁忙,形成典型的「猿人症候群」患者(精神專注時,頭部前傾,下巴前升,肩膀聳高拉緊,酷似猿人的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當身體出現痠痛時,一般人習慣自己買膏藥來貼,甚至注射類固醇針劑,卻無法一勞永逸,藥效過去仍飽受困擾,拖了好幾年,實在忍不住,只好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
簡文仁提醒,即使正確姿勢,「再強而有力的臀部」,還是經不起久坐,適時變換姿勢,放下手邊工作,做一些簡單伸展動作,遇到問題切勿隱忍,才能避免「惹痛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