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俄送大禮 貨幣互結可望加速 美元地位難撼 金磚四國互買債券 專家存疑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十七日在克里姆林宮舉行會談後表示,同意在雙邊貿易中擴大使用盧布與人民幣,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麥維德夫說:「我們同意繼續朝這個方向邁進,包括可能必須調整現有的合約與法令。」根據俄羅斯官方統計,俄中兩國去年的貿易額達五百五十億美元,但其中大部分都以美元,而不是人民幣或盧布結算。
不過,中俄本幣結算早在五年前就開始了。二○○三年,雙方在黑龍江黑河展開本幣結算業務。二○○八年,透過賬戶行辦理本幣結算業務折合七點九億美元,較二○○三年增長了五十四倍。
俄羅斯副總理兼全國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董事長塞欽說,俄羅斯將開始以盧布計價,出售石油給中國。他說,以盧布計價銷售能源是「策略性」問題;又表示,對中國的石油出口未來二十年將突破一千億美元。
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十六日在歷史性的金磚四國(BRIC)高峰會議上,同意將爭取在全球金融機構上的更大影響力。中國與俄羅斯呼籲推動金融制度的多元化,讓新興國家在經濟事務上有更多的決定權,並要求創設替代的通貨,取代美元在金融體系中的準備貨幣地位。
四國可能也考慮購買彼此的債券,但很多分析師對這個構想都存疑。莫斯科荷蘭銀行的固定所得分析師波諾馬倫科說:「這不是立即可能實現的事,而只是一種發展的方向。」
他說:「我認為,頂多只有很低比率的準備會轉投資在BRIC債券。美元替代貨幣的討論會持續進行,但基本上還不會有人做任何改變。」
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外匯準備,總額將近兩兆美元,俄羅斯以四千多億美元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