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西園學藝的弟子當中,很多都是來自布袋戲世家,如今小西園第四代傳人邱文建,正是出身自屏東當地的布袋戲劇團,雖然小三就已經是自家劇團的固定班底,國三就正式成為主演,跟隨師傅陳正義學藝之後,來到台北才知道一直以來覺得輕鬆自在的演出,其實也可以很有深度,來到小西園才了解,戲偶也可以有這麼多表情、細節,光是一個坐下的動作,邱文建第一次看到原來還可以讓戲偶轉身看看椅子再坐下,真是生動而真實!
雖然邱文建入布袋戲這一行,也是家族淵源,不過邱文建說,就是因為家裡面是演布袋戲的,父母其實並不希望孩子走這條路,畢竟大環境並不優渥,吃這行飯還得兼職才能顧好三餐溫飽,所以也曾經歷家庭革命。
邱文建回憶阿嬤曾經在聊天的時候提過,從很小的時候他就會拿著戲偶玩,總是很開心的樣子,那時候阿嬤就跟媽媽說,「這囝仔注定要搬布袋戲的啦!」沒想到他真的就此入行。
在小西園學戲,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學古輩戲,許王老師就曾經對邱文建說,把這些古早的傳統學習好,有了這些基礎將來要演什麼都能通!邱文建進入小西園之後一直都記得當時對於那些細膩表演的感動,許王師公對他的提點也總是掛在心上,不過布袋戲的技法想要有所成,最快的方式就是不斷地練習和上場表演,於是邱文建就經常拿古早戲的影片出來反覆觀摩,並且加以練習。
一開始他進步得很快,也覺得學得很快樂,不過隨著學的技法越多越深,邱文建反而感覺到壓力變得有些沉重,也容易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師叔聽他說起這段歷程就告訴他,這才表示他正在進步,是好事!這也讓邱文建越發有心,變得更加投入演出與平日的練習。
談起教學,邱文建則認為,其實有時候他也不知道該不該讓學生跟著他投入傳統布袋戲這個領域,畢竟他們身在其中很了解,現在的演出場次跟過去真的無法相比,要靠這一行養活自己或許還可以,要一家人,除非全家都投身在布袋戲,否則真的有程度上的困難。
不過邱文建強調,他主要還是希望政府能夠適度介入,保障傳統藝術工作者的基本生活水準,布袋戲的演師們需要的還是演出空間,只要有舞台在,這樣美好的傳統藝術必然不會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