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愛攝影者來說,中國的南疆沙漠和帕米爾高原,是既遙遠又神秘的夢駝鈴原鄉,作者在攝影老師帶領下,繞著塔克拉瑪干沙漠攝取鏡頭,奔馳在帕米爾高原上追逐美景,少數民族風格各異的穿著與生活方式,讓人在十二天中領略了地理課本中「邊疆」的況味。
仲夏時節,我們夫妻倆和九位攝影同好,在李坤山老師帶領下,遠征南疆和帕米爾高原。
從烏魯木齊出發,搭乘中型巴士,經庫爾勒、若羌、民豐、和田、喀什、阿克蘇、吐魯番,回到烏魯木齊,恰好繞行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周,接著,再從喀什出發,前往帕米爾高原。
十二天的行程中,主要活動除了拍照還是拍照。旭日初昇的清麗光影,值得捕捉;烈燄當空時,圖像的強烈色彩,更要拍攝。日落時分,大地呈現出一片柔和的氛圍,絕對有必要攝入鏡頭。
沙漠邊緣的綠洲上,住著一群樂天淳樸的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守著家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每到一個村莊,總是拍到流連忘返。起初是央求村民被拍,到後來竟被小朋友團團圍住,爭相要求拍照,久久無法脫身。這樣瘋狂的拍攝舉止,往往為寧靜的村落,帶來陣陣騷動。透過鏡頭,被拍者與拍者之間的距離,便在無形中漸漸縮短矣。
維吾爾族親切和善的笑容,塔吉克族大家庭和樂融融的氛圍,以及柯爾克茲族剛毅驍勇的身影,為這一趟旅程,留下不少鮮明的圖像。
徜徉在天寬地闊的高原上,欣賞雲朵在湛藍的天空恣意嬉戲;清晨的嚴寒中,對著瞬息萬變的晨光,忘情地猛按快門;車子行進在鋪天蓋地的沙塵暴中,依然想盡辦法捕捉前方的飛沙塵影。
這一群好「攝」之徒,每天沉醉在攝影之樂裡,儘管經歷了烈日的嚴烤,塔中公路上漫漫沙塵的襲擊,以及頭痛欲裂的高原症等等,總也不改其樂,從清晨到黑夜,隨時隨地,攝獵不停息。啊!攝影之樂,樂何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矣!
曠野上的舞群 迎風轉動
出了烏魯木齊,往吐魯番的路上,公路兩旁漸漸出現沙漠邊緣礫石地質的戈壁灘,來到大約四十八公里處,遠遠地,便望見一大片白色的風車,高高聳立在曠野上,那是亞洲最大的柴窩堡風力發電廠。
排列齊整的風車,碩大的葉片,在風中緩緩轉動,日夜不停息。恍如一群舞者,置身在蒼莽大地間,忘情地跳著排舞,為荒寂的戈壁灘,增添了幾分律動與美感。
近午時分,來到庫米什,沿著路邊,有十多家餐廳,開車師傅選了店面稍大的一家,羊肉拌麵一客十元(人民幣),麵Q,菜可口,這是新疆回族的家常麵食,往後的行程中,常常有機會享用它。
飯後,向店家借用廁所,他隨手往屋後一指,我們在屋後來回尋找,就是找不到一間茅廁,往稍遠處望去,發現草叢間有人正在方便,才恍然大悟,這一路前去,恐怕只得就地施肥給大地了。
白楊樹下瓜果香 超甘甜
南疆的日頭,高掛在天空,赤燄燄地,猛烤著這一片大地。午後,路邊終於出現了綠蔭。挺拔強悍的白楊木,整齊地羅列在公路兩旁,默默地守護著當地居民向天爭來的綠洲。
午後三點,來到和碩縣,公路邊赫然出現水果攤,大夥趕忙下車休息。白楊樹下,涼風習習。瓜農夫妻,笑口大開招呼我們,輪番切開瓜果,吆喝著大家快吃。啊!西瓜清甜多汁,哈蜜瓜香濃甜脆,水梨又清脆又香甜,人人啃得眉開眼笑,一路來的烤曬燥熱,在涼風瓜果中,飛散而去,也為這一趟乾旱的沙漠之行,注入了幾滴甘甜美味。
驢車轆轆行 全村拍拍樂
今天,來到一個維吾爾族的村落,路上驢車轆轆,一輛接著一輛,載著一家人,趕集去也。維族婦女,頭披紗巾,身穿彩衣,腳蹬高跟鞋,優雅地坐在驢車上,為寂寞的公路,增添賞心悅目的美景。大夥兒高舉相機,瘋狂地追逐驢車的身影,也成為熱鬧的景點。
午後一點半,在一家維族小店,吃蔬菜拌麵,菜清甜,麵有Q勁,一盤五元人民幣。吃飽,掛上相機,穿家走戶拍照去也。每次放風拍照,總有人遲遲不上車,乃是正常現象,總要老師三催四令,大家才意猶未盡地上車。
接著到達葉城縣洛克鄉拍照。起先,老人抗拒陌生人,小孩害羞躲避。真要感謝數位相機的偉大發明,先拍一張秀給他們看,果然引起大大的興趣,由閃避變為爭相要求拍照,全村老小,紛紛出動,熱烈響應。老師一催再催,好不容易掙脫重圍,老老少少又追到車門邊,央求再照幾張,大地子民的純真,流露無遺。
下午四點,來到莎車,一條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團員小吳買了一顆西瓜和大包剛出爐的小型食囊,外脆內鬆軟,一口咬下去,濃郁的麵香,鼓動了味蕾,群起在舌尖歡呼。在路邊棚架下,借用小販的桌子,切西瓜,甜甜脆脆的西瓜,消去了一路奔波的暑熱。食囊飽瓜足之餘,大家忍不住讚美小吳識貨的絕頂功力。
人定勝天 沙漠出現奇蹟
尉犁附近,兩旁沙丘延綿不斷。李老師叫大家下車,來一段沙漠掠影。辛苦爬上沙丘,哇!這才見識到沙漠紋路之美,陽光穿過稀疏的小樹枝,正跟沙紋進行一場光和影的對話。仰望天空,蔚然青天上,白雲悠閒地與白樺樹喃喃絮語,好一片悠然天地!
中午,到達三十一團場,在一家麵館用餐。素餃一百個,羊肉餃一百個,另加兩大盆西紅柿(番茄)蛋花湯,花費六十五元,十二個人吃得湯足飯飽。
車過卡拉干村,沿路胡楊木,綿綿亙亙,偶爾出現一兩個因水源不足,無法開墾的廢村。車子再往前開,漸漸地,胡楊木消失無蹤,開始出現養土工程。一小塊豆腐般的沙土,被緊緊包在蘆葦桿中,連接著固定下來,使它們馴服安定,以免流沙淹沒公路。
奔馳過長長的荒漠之後,遠方忽然出現一片波光潾潾的水面,正在猜測會不會是海市蜃樓。車行愈近,水面愈大。啊,一條寬廣的河水,赫然流淌在眼前,原來,這是塔里木河的末端,消失在一段荒漠之後,又出現在地表。
一路奔馳在乾旱的荒野中,突然望見這流淌河水,不但驚喜,內心更覺清涼無比,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離河水不遠處,綿延著一片白色鹽地,司機說,沙漠地下水源豐富,但五十公尺以上是鹹水,以下才是淡水。
一群人在鹽地上尋尋覓覓,攝取各種實體或抽象的圖案。上得車,大夥展示成果,李老師得意地說:沒想到在這萬物枯竭的地方,竟能拍出如此好照片。
頭頂小杯帽的于闐阿嬤
隔天中午,來到于闐用餐,點一道手抓羊肉飯,一大盤共六元,香濃可口,但得用手抓才吃得出原汁原味。
從餐廳出來,看見馬路上驢車、三輪車絡繹不絕地往同一個方向前進,打聽之下,原來今天有市集。我們趕緊上車,跟在驢車後頭趕集去也。
市集,當地稱「巴扎」,逛巴扎,是新疆地區維吾爾族生活中的一大盛事。每逢趕集日,散居各地的民家,把農作、禽畜、布料等,運送到市集來賣。然後,再買些日用品回去。
好大一片空地上,沿路擺滿了各種民家自產及畜養的農產品、畜禽,還有葡萄、雞羊、蔬菜,布料、拖鞋、種籽……等等,舉凡民生用品,皆應有盡有。
放眼市集中,百姓們攜家帶眷,妝扮得美美地,逛市集,吃吃喝喝,看熱鬧,買什貨,也成為熱鬧中被人注目的一景。市集,是生活中的嘉年華。對少數民族來說,貧困艱難的生活,因為有了市集,而充滿了希望。
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戴著白色頭巾,在頭巾上扣著一頂杯狀小黑帽的阿嬤了。黑帽的起源已不可考,戴在阿嬤頭上,卻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風韻。
李老師說,這種小黑帽,只有出現在于闐的老阿嬤頭頂上。今天,在巴扎裡,能夠拍到阿嬤頭頂小黑帽的獨特風采,真是幸運。
在藍天下剃頭 母子樂
前往阿克蘇途中,出現意想不到的精彩題材。來到阿圖什縣境,兩邊出現砂岩地貌,砂丘伴著車子迤邐而行,長年被風化的丘陵,寸草不生,呈現出桀驁不馴的樣態,又是另一種迷人的風景。
大家下車,爬上砂岩,拍照去也!一夥人在砂丘間,上上下下,或蹲或趴,拍奇岩,攝怪石,忙得汗流浹背,卻樂得大叫大笑。
下午兩點,在哈拉峻的一個路邊餐廳用餐。吃手抓羊和拉麵。蔬菜拉麵Q又好吃,而手抓羊則讓我們大開眼界,一大塊用清水煮的羊肉,用手撕下一片,沾醬吃,別有一番鮮美滋味。老闆自豪地說,這兒的羊隻,可是漫漫大漠中的最佳品種。
車子奔馳在大漠公路上,五點半,路邊出現一個迷你簡易加油站,大家下車放風,突然發現加油站後方,一家五口正蹲坐在地上,定睛一看,原來是在剃頭。老奶奶、媽媽和三個小蘿蔔頭,圍蹲一起,媽媽手持剃頭刀,正在幫小孩剃頭,其他三人,則專注地欣賞著,藍天白雲下,彷彿在舉行一場隆重的儀式,旅途中,果實充滿了驚嘆號!
標語的叮嚀 溫馨又捧腹
車子沿著素有「死亡沙漠」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奔馳,荒寂蒼茫中,只有公路不斷延伸,似乎永無止盡。
公路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會出現各式標語,殷切地提醒駕駛人,千萬注意交通安全。茲列舉幾則,與讀者分享。
「讓爭一閃念,生死一瞬間。」
「車好路好,安全最好。」
「前面沒醫院,請小心駕駛。」
「路好人稀車不飛,家人盼你平安歸。」
如此殷切貼心的標語,令人讀來窩心又感動。於是,大夥爭相搜尋路旁的標語,並大聲朗讀出來,成為長途趕路的一大樂趣。
有趣的是,每個收費站前,總少不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標語,讀來令人莞爾,大多數的駕駛,想必都能共體時艱,乖乖繳費。
有天,在吐魯番的一處加油站,牆面上的兩行大字,引得一夥人哈哈大笑。標語這樣寫著:「以質量為根本,視顧客為上帝。」想當上帝嗎?只要開著車到吐魯番加油,每位看倌都是囉!
布倫口日出 美景集一身
今天,將長征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大夥兒為了趕在七點半抵達管制崗哨,只得清晨四點起床,五點出發。車子在黑暗中行進,只約略知道,出了城,車子開始蜿蜒在山路上。
順利通過管制站後,隱約看見沙山綿亙,河川潺潺。九點半,抵達了布倫口,天色濛濛中,旭日從雄偉的山後,欲出還羞地緩緩往上爬,雲朵則含情脈脈,繞著山嶺ㄔㄔ徘徊,天地一片壯闊。
旭光灑落在河面,泛起一片波光潾潾,遠處沙山,紋形曲折,投影在波心,幻化出無盡的虛空美境。
「下車拍照吧!」老師大聲吆喝。啊!這一片山光水景,莫非把天地間絕美的元素,全兜攏在一塊了!
此時氣溫是攝氏零度,寒風凜冽,但大地的神奇,非置身其中,絕難想像。大夥凍得哇哇叫,但凍僵的手指仍不停按下快門,不願錯過這天時地利促成的意外美景。
啊!布倫口的霞光雲影,是大自然的一份恩賜。
大地的子民 塔吉克族
當夜,投宿塔什庫爾干的帕米爾賓館,是個老舊的招待所,房裡設備十分破舊,早起加上高原反應,心跳加劇,頭痛欲裂,一夜輾轉難眠,大夥也都沒睡好。
隔天早餐桌上,每個人都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但用過簡單的早餐,大家還是打起精神,出發拍照去也。
當天午餐吃乾糧,老師特地前往市場採購了許多水果,還有十張又大又圓,香味撲鼻的「食囊」。至於我們的功課,則是拍攝聚居在中巴友誼公路邊,塔吉克族的部落以及高山自然風光。
長像近似白種人的塔吉克族人,目前剩下三萬多人,居住在帕米爾高原上塔什庫爾干城自治區內,塔吉克族一向被稱為「鷹的民族」,該族人也視鷹為全族的魂魄。在塔吉克族人的觀念中,鷹是勇敢、正義、純潔、忠誠的象徵,他們願意成為「帕米爾雄鷹」、「鷹一樣的人民」。
相對於強勢的部族意識,帕米爾高原上的天空,湛藍而綠野無邊,白雲變幻莫測,徜徉其中,令人自在又逍遙。小村落裡的塔吉克人家,則是親切和善,熱情好客,講究禮節。
其禮節質樸、親切,男子相見,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婦女相見,長輩吻幼輩的眼或前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平輩互吻面頰和嘴唇全家人相親相愛。
一椽土角厝,圍起了塔吉克族人的一家親情,和樂融融,屋裡,有年邁慈祥的老奶奶,有壯年的父母叔伯,有青春活躍的青少年。屋外,羊兒自在嬉戲吃草,菜蔬綠油油。遠山綿綿,綠野田疇,洋溢著和樂悠閒的氛圍,想來,理想的家園,大概就是這樣的情境吧!
都是夏令時間惹的禍
太陽西斜,打道回塔什庫爾干。大夥打算吃頓大餐,以彌補中午的委屈。分頭尋找餐廳,終於找到一家回民餐館,生意很好。進去跟師傅點了八樣菜,他還答應特別去採購幾樣青菜,菜單敲定,約好八點半開飯。
晚餐有著落了,大夥便散開各自拍照去也。沒想到八點半回到餐廳排排座,引領盼望豐盛的菜餚快上桌。可九點都過了,還沒有動靜。看著別桌客人,大啖香濃美食,眾人只得猛吞口水。
十點了,仍不見菜來,同團的麗華去廚房一探究竟,師傅理直氣壯地回說,還沒八點半哪!天哪,原來廚師所謂的八點半,是相差兩個鐘頭的夏令時間。
回過神來,眾人猛然省悟,新疆並未實施夏令時間,這裡的八點半,其實是北京時間的十點半,儘管眾人餓得發抖,老闆卻堅持他是準時上菜,絕不提早。
夏天到中國出遊,此點可要謹記在心,否則餓昏在餐廳,可沒人會同情你。自作聰明的師傅,又把「每樣菜分成兩盤」,解讀成「每樣菜炒兩盤」,看著大盤大盤的雙份菜餚,大夥看傻了眼,但實在是太餓了,誰也沒力氣去計較了。
一頓「大」餐吃下來,花費三百元。直到十二點,個個腆著飽肚,拖著疲累的腳步,回到破舊充滿霉味的賓館,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
美麗石頭城 玄奘曾講經
第二天一早,參觀塔什庫爾干城外的石頭城,相傳這裡是當年玄奘講經的地方。大石小石,層層堆疊出一座大平台,高高俯視整個塔什庫爾干聚落以及四周原野。城下,綠野平疇,炊煙裊裊,雞鳴喔喔,羊兒低頭吃草,好一幅世外桃源圖。
這個賓館破舊、餐館烏龍,又讓人頭痛欲裂的城鎮,沒想到臨去時,竟令人依依不捨。原因無他,風景實在太美了!
中午時分,經過蘇巴什達板,慕士塔格峰近在眼其前,峰頂白雪皚皚,大卷大卷的雲朵,在峰邊流連徘徊,青空碧洗,美極了。
大家左拍右拍,陶醉在壯闊的美景中,突然,天空飄雪了,只見大太陽下,雪花輕輕飄舞,啊!高原又賜給我們一個大自然的奇蹟。
慕士塔格山下 蒙古子民
下午,來到蘇巴什,只見這個範圍頗大的柯爾克孜族村落,靜靜地躺在雄偉的慕士塔格峰山下,寧靜而安詳。
巴士駛入村口,一群婦孺,趕緊圍攏過來,兜售土產、玉石、毛毯、桌巾等,但大夥忙著進村去拍照,無心購買。
柯爾克孜族,從長相看來有蒙古血統,生性較慓悍。由於三天前在路邊拍一個同族群的人家時,有被兇的經驗,所以不敢進入屋裡去。遊走在村中,拍牛隻漫步,村婦挑水,少女在泥地上生火堆烘烤←……等等,豐富的圖像,取之不盡。
五點半,到布倫口集合,當車子漸漸駛離帕米爾高原,夜幕逐漸低垂,一夥人從遼闊的高原回到繁華的喀什,眼界和心胸,也變得更開闊了。
圖說:
{1}對數位相機十分好奇的男女老少,忍不住對著遊客拍攝起來。
{2}用手抓著吃的拉麵,配上蔬菜或肉類,是當地常民美食。
{3}大漠公路旁的一隅,一位媽媽正專注的在幫孩子剃頭。
{4}南疆百姓常吃的一種大餅,取名叫「食囊」,外脆內鬆軟。
{5}戴著小杯帽的于闐阿嬤,帶著孫子悠閒逛著巴扎。
{6}南疆少女捧著給動物吃的雜草,開懷的對著鏡頭笑。
{7}維吾爾族的姑娘們,妝扮得十分美麗,乘著驢車趕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