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了,家長安排家中兒女的去處通常有三個類型。
放暑假就是放暑假,別讓孩子仍在學校課本中打轉,有這樣想法的自由型父母無論有沒有上班,都任孩子奔放兩個月,萬一因工作而無法準備午餐,便當、微波或者外食都可以接受,他們教育兒女的方式開放又開明,快樂長大勝過戴博士帽。
別讓孩子
輸在起跑點上
周休七日的朱瑩就常約同學去自來水博物館玩水,這個濕淋淋的夏天讓她想到鄉下的阿嬤,湧起許多童年回憶。
嚴謹型父母卻不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總認為沒讀到書就是荒廢了時間,虛擲了歲月,非幫兒女排上密密麻麻的進修課程不可。孩子放假比不放假還忙,書包底盡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國小六年級的筱敏說,她意見很少,媽媽替她怎麼報名她就怎麼去上課,反正在家也頗無聊。
還有一種父母天生怕煩,孩子關在家搗起蛋來不得了,所以趕緊送進夏令營,四個禮拜三萬元費用的英語夏令營的確有點吃不消,而且剩下的一半暑假又無事可做,還得安排第二階段活動,但是,許多父母考慮了幾條路,最終選擇夏令營的原因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孩子未來靠自己,但留在自己身邊的歲月,自己能付出多少算多少。
懂得往高處爬
是好現象
以上三種算幸福的,較辛苦的是幫忙家計打工,分擔父母辛勞,也替自己賺學費。
現代孩子見識較多,打工賺學費門路相對較廣,只是,要找到符合志趣的工作,可能要儲備能力及碰點運氣。商專三年級郭幼純年年暑假都是去超商搬貨或到馬路上市場調查,今年,她覺得自己應該晉升到有冷氣的辦公室,做些行政工作。
懂得往高處爬本是好現象,問題在於,她擁有那些專長?能投入職場需要嗎?我帶她去餐廳吃飯,她傻傻的跟在我後面點餐,找位子坐下後,我等著她主動去倒水或擺刀叉,然而,她沒動,直到我開口要她快去把餐具準備好。
長輩多多傳授經驗
新鮮人搶到工作,主動積極、反應靈敏是基本條件,這郭小妹顯然沒有通過第一關,後來我帶她進辦公室幫我整理堆如小山的舊書,結果,她只動手擺整齊,沒主動分類,因此沒賺到我要付的鐘點費。
暑假只有兩個月,是玩耍還是進修,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目標確定後要找方法向前邁進,父母師長這方面若多多傳授經驗,孩子成長就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