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媽媽的身體很虛弱,胃口不好,也沒有心情出門。吃了一個月中藥調理,最近食欲增加了,也回復到以往每天都想出門逛逛的好心情。只是體力還是沒恢復,出門一趟無法持久。
上周五媽媽跟我說有點累,第二天想在家休息。可是周六早上我打電話給她時,她說正在車上。我問她去那兒?她說三嫂打電話給她,三哥從香港帶了些煲湯藥材包回來,因之她到三哥家去拿藥材。我心中納悶,不是很累嗎?怎麼又到處趴趴走了呢?
媽媽回家後打電話要我去拿菜。她告訴我,早上起來又有精神了,待在家也沒事,剛好三嫂來電,就出門走走。三哥家附近有個菜場,她順便幫我買了點菜。我對媽媽說:「妳真是個過動老人咧!」
我的婆婆也是個過動老人,每次打電話給她,不是在彰化小叔家,就是在幾個老鄰居家串門子。只要身體允許,絕不會在家中無所事事。
這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出門,大多是搭公共汽車。搭公車上上下下,對老人家來說,是蠻耗體力的事。幸好現在公車司機比較貼心,會等乘客坐穩扶穩了再開車;乘客下車時,也會耐心等乘客都落地了,才關車門。若是遇上急性子的司機,乘客還沒站穩就開車,不跌個四腳朝天才怪。若不是司機的和善與耐性,乘公車對老人家來說,真是件冒險的事。
也要感謝現在的公車乘客,我陪老人家乘車時,百分之九十會有人讓座給她們。台北,真是個有禮的社會。
記得好友小茹曾經提過,十多年前她從美國回來台灣定居時,高齡的舅媽常說要到她家探望。當時她的舅舅去世不久,表弟妹又在國外,獨居的舅媽寂寞可想而知。
小茹每次接到舅媽的電話,就覺得很不好意思,總說該小輩去探望長輩,不該由年邁的舅媽轉兩趟公車來看她們,有時拗不過舅媽,還是讓老人家奔波。
如今舅媽過世了,小茹也到了耳順之年,回想往事,覺得當年舅媽來看她,應該欣然接受,因為對老人家而言,有個親戚可以走動走動,不但有益身體,心靈也有所寄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