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能力與績效不佳 節流效果有限 成為健保最痛 弊端不杜絕 換人也枉然
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突遭解職,衛生署長葉金川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稱「階段性任務已完成」,話說得漂亮,不料當事人不買帳,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重話回擊,表達不滿。兩方各說各話,引發議論及揣測。

整起事件過程雖令外界錯愕,甚至連被免職的人也有「不知道為何要走」的感嘆,看似荒謬,其實有跡可循。冰凍三尺,健保局總座突然丟官,究竟什麼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前台北美國商會批評健保局沒效率,朱澤民隨即以「沒效率,怎麼會砍藥價」回應,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機鋒處處。美國商會有這樣的批評,並不令人意外,據聞今年七月健保將實施第六次藥價調降,外資藥商應已知內容,或許覺得「傷很大」,才會向美國商會反映,企圖透過「告洋狀」、「外力」干預,扭轉頹勢。
長久以來,藥價黑洞一直是全民健保的最痛,如爛瘡難癒,只能眼睜睜任其繼續惡化,束手無策。健保局過去五次藥價調降,大都偏重在藥價給付低廉的學名藥,常常降個一元幾角,幅度就可達百分之五十,健保局以此沾沾自喜,還不忘「敲鑼打鼓」,好似大功一件,其實節流成效有限。
相形之下,健保局對高單價的專利藥就格外「禮遇」,以ARB降壓藥為例,十年前上市時,一顆給付二十幾元,歷經幾次藥價調降,情況還是沒有多大改變,給付價穩穩占住二字頭;就算過了專利期的原廠藥,健保局也不敢大刀砍,讓某些藥成了「萬年」十大用藥,實是莫大諷刺。
筆者很質疑健保局的藥價調查能力與績效,這恐怕是壓垮朱總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且也一直不明白,外資藥商吃香喝辣,在台灣醫藥界呼風喚雨,究竟還有什麼不滿?
走過十四年風風雨雨,一身是「病」的全民健保,能茍活至今,算是福大命大,健保局應該很清楚,只消那賴於維生的幾根管子拔除,健保就要走入歷史,而這幾根管子就靠借貸、菸品健康捐…來挹注養分,殊不知「小蝦米餵不飽大鯨魚」,弊端不能杜絕,再多努力或換人也枉然。
如今藥價調降箭在弦上,卻陣前易將,健保節流政策若被迫中斷,消弭藥價黑洞只怕更遙遙無期。
華諾(台南市/醫藥工作者)